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戴妮 俞嘉莉
(相关资料图)
1月4日,应杭第二次在120急救中心上岗,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12个小时。这天,应杭的这台车系统派单5次,上一个班头,1月2号那天他一共出车7次。
应杭,本是一名杭州公交司机。十几天前,随着全城急救任务量的攀升,杭州市公交集团支援市急救中心两批共90名公交车司机开始上岗,承担起救护车驾驶员的工作,应杭就是其中之一(早前报道可以看这里)。
“今天(1月5日)是15辆车在待命。”工作强度大,应杭他们是做一天休息一天。今天原本应该休息在家的他,依旧时刻关注着工作群里的消息,看到待命的救护车从20辆减到15辆,他觉得这一波疫情在慢慢好起来。
小时新闻记者第一次见应杭,是在西湖边的6路公交车上;3年前,我们也曾一起期待疫去春来;时光来到2023,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一天肯定应该不远了吧。
】被疫情改变的公交司机
应杭开公交车已经有20年,开救护车却还是头一回。
他是杭州公交汽三分公司五车队6路公交线路上的一名司机,线路是从草庵公交站到少年宫。不过他很久没在这条线路上跑了。
疫情起起伏伏的三年里,应杭是一名“公交逆行者”。
2020年初,应杭主动报名成为“火车东站应急小分队”一员;2021年,“火车东站应急小分队”取消后,他又投入到火车东站“战疫橙意暖巴”的工作岗位上;几天前,“战疫橙意暖巴”的工作圆满完成,看到杭州120急救车需求大增,他又主动报名无缝对接成为杭州公交支援120急救中心的志愿者。
1月2日那天,应杭早早来到120救护车交接班的地方。
穿戴好防护用具,检查车辆例保,加强车辆安全检查,对车上易污染的部位进行擦拭、再消毒……
这一切流程,应杭都已经很熟悉,实际操作中免不了还是有一点点紧张,“心跳很快,怕失误。”救护车,毕竟和公交车有些不一样,“需要及时、准确完成任务。”
应杭一遍遍梳理急救知识,牢记救护车上各类仪器设备名称等等。
“责任更大了。”应杭说,开公交车,是要把乘客们安全舒适地送往目的地;在东站支援的时候,工作重点在于确保安全、照顾被转运者的情绪;这次成为120急救中心志愿者,他的使命就是和时间赛跑。
每一次接到系统派单,没有不紧急的,对于应杭这样的老司机来说,确保车况安全良好是前提。
应杭会特别注意路况和平稳行驶,“让患者和医护人员舒适一些。”
“去患者家里和去医院的时候,都需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抢时间,我们都会鸣笛。”如果足够安全,可以抢信号灯。
刚开始的时候,遇见红灯会紧张、心跳加速,不过大多数社会车辆会主动避让,“还有路口的交警,看到我们鸣笛的救护车也会帮忙引导,好让我们顺利通过。”
】“那是救命啊,必须要抢时间”
尽管才值班两天,应杭还是感触蛮多的,“要珍惜生命。”
两天时间,十几趟出车,有年轻人因为心率过高来求助的,也有年长者没力气、头痛拨打120的,还有交通事故现场救助。
一趟急救车里,有司机,有急救医生,还有担架工。
作为司机,需要自己导航目的地。
开车对应杭来说不难,稍加熟悉就能上手,难的是,要准确及时找到患者,并把他们送去医院。
大多数求助120的患者年纪比较大,住在老小区里。当担架工和医生第一时间去往患者家里救助的时候,应杭须在车里待命,随时听医生指挥,运送设备等。
他记得,有一回,患者住7楼,没有电梯,医生和担架工没法把人抬下来,他一口气跑上去,帮着把人运到车里,气还没喘匀就赶紧发车,“那是救命啊,必须要抢时间。”
和应杭搭档的担架工是也是各个单位前来支援的志愿者,大家互相配合。
“从医院回到待命的地方,可以稍微缓一些。”在值班的12小时里,始终处于待命、随时出发的状态。
即便吃饭,也是趁着没有单子的时候,在救护车边上抓紧时间对付几口,没有人晓得下一次派单会是什么时候。
累肯定是累的,但一想到每次出车就能帮到他人,应杭觉得过程再辛苦也值得,“看到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抢救病患,我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支援很有意义。”应杭说,作为一名公交司机,这是自己可以承担的用最简单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到其他人,“不止我,来支援的志愿者都是一样的,担架工、医生都很辛苦。”
1月4日出车5趟,比2号那天少出两趟车,应杭最直观地感受到杭州这一波感染高峰正在慢慢变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