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万和1.9亿的供需差怎么破?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癌症早筛:居家自查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3800万和1.9亿的供需差怎么破?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癌症早筛:居家自查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3-07 13:50:07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我们做癌症治疗的医生,应该说最不想看到‘晚’字,最想跟大家说的就是‘早’字。恶性肿瘤早期的唯一症状是没症状,没有典型的症状,因此在我们自认为很健康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肿瘤的筛查,早诊是非常必要的。”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在两会第二次“委员通道”采访中情真意切地说。

王贵齐主任

“虽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我们对肿瘤的病因还是知之甚少,但在与肿瘤的常年较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缓慢的过程,像我们国家高发的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大都是从正常到癌前病变,再到早期癌,最后才发展到有临床症状的中晚期肿瘤,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有肿瘤危险因素和高危的人群,期间能主动做筛查,那么就能避免晚期的发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作为健康中国重要行动之一,癌症防治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恶性肿瘤是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恶性肿瘤死亡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以来,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癌症早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全国人大代表于金明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等纷纷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癌症防治的关键。早期筛查与诊断十分重要,有利于尽早干预癌症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率。

不过,现实与愿景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供需差。王贵齐主任说:“2012年,全国完成胃肠镜检查约2800万例,到2021年,大概是3800万例,过去10年,检查量增长了1000万例。但依据我们的指南,我国有1.9亿人是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如果这些人都去做胃肠镜,3,800万和1.9亿这两个数字之间,供需差巨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么,如何破题?

在王贵齐主任看来,胃肠镜应该是用来精筛和诊治的,但目前大多情况下把它当成初筛的工具了,每年3800万例胃肠镜对于肿瘤或者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不高,比如,癌前病变进展及腺瘤,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初筛,检出率可能只有30%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一些患者来讲,可能也是一种过度诊疗。发展内镜前的初筛检测技术,引导老百姓居家自测,来提升筛查效率已迫在眉睫。

顾晋院长

事实上,顾晋院长也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癌症居家筛查未来如果被纳入医疗机构的认证体系,老百姓看病会更简单,医生看病效率也能够得以提高,居家早筛能发挥“漏斗”作用。

据了解,2022年初,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的“第一证”,把检测场景从医院前置到家庭,让之前必须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的检测可以有消费者自测完成。此外,国家药监局于2020年11月批准了国内首张癌症早筛注册证,面向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首次公布了癌症筛查自取样分子检测的审批标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