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北京中轴线申遗进入快车道 舒展老城复兴新画卷
首页 > 原创 > 最观点 > 正文

世界热讯:北京中轴线申遗进入快车道 舒展老城复兴新画卷

来源:新京报 2022-07-27 09:57:55

景山公园北望,寿皇殿、鼓楼、钟楼都坐落于中轴线上。本报记者 邓伟 摄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贯穿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见证古都700余年变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中轴线申遗进入快车道。中轴线上,一批重点文物、古建筑经过腾退修缮,恢复历史风貌,一处处历史文化遗存焕发活力,北京老城复兴。沿着这条古都之脊,一幅壮美有序的城市空间画卷徐徐铺开。

钟鼓楼 中轴线上最高古建筑 唤醒老北京城记忆

❋历史风貌

中轴线最北端,晨钟暮鼓,镌刻出古人的时间秩序。

钟鼓楼是中轴线上最高的一组古建筑,始建于元朝,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总占地面积12597平方米。完成古代报时和礼制功能后,上世纪20年代,“京兆通俗教育馆”在鼓楼成立,钟楼成为其附属的电影院,钟鼓楼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修整。鼓楼与钟楼之间的空地开辟成平民市场。1949年后,平民市场逐渐衰落,此地纷纷改建民房,最多时共有66个院落136户居民。

❋启动修缮

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古建筑成为供人们参观学习的博物馆。直至2012年底,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启动,钟鼓楼之间居民区的问题得以解决,经过修缮、维护以及翻建,钟鼓楼周边恢复了原有的空间尺度和人文气息。

在岁月的侵蚀下,古建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这些年来,静静守护着这片喧闹街巷的钟鼓楼,也经历了焕颜“新生”。依据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钟楼修缮工程于2020年底至2021年11月进行,修缮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具体修缮内容包括:整体瓦面查补,檐头整修;本体墙面打点勾缝、剔补,石构件归位、打点勾缝;墙体抹灰,隔扇整修……经过这一轮修缮,钟楼又焕发了精气神,重新布展后于今年1月再次向公众敞开大门。

❋宏图美景

登上钟楼眺望,近处鼓楼与周边错落的平房院落交相辉映,唤醒人们对北京老城的情愫;钟鼓楼广场上,每天有众多市民来这里踢毽、跳舞、轮滑、放风筝,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与更新……历史上的晨钟暮鼓久已不闻,钟鼓楼仍持续为古都北京增添着亮色。

景山 寿皇殿建筑群修缮开放 兴庆阁复原昔日风貌

❋历史风貌

中轴线的中心点景山,拥有一处中轴线上重要的古建筑群——寿皇殿建筑群。从1955年起,景山寿皇殿一直划归北京市少年宫使用,可在历史上,这里是一处重要的皇家祭祀场所。2013年末,寿皇殿建筑群正式回归景山公园。

❋启动修缮

景山公园从2014年开始对寿皇殿建筑群启动修缮工程。公园根据历史文件和老照片,将作为少年宫教室、礼堂使用时铺设的舞台、暖气、办公用品等物件一应拆除,对损坏的瓦件逐一更换,全面恢复了其历史面貌。

修缮的内容主要包括寿皇殿院内全部文物建筑本体14个殿座,寿皇殿院宫墙及宫门、角门、随墙门等。经过4年规划、修缮、复原布展,2018年底,寿皇殿大致恢复了清乾隆十四年皇家祠堂的原貌。古建筑群内,丰富的展览汇集文物、历史照片、文献、多媒体演示等,展示了寿皇殿的前世今生。

❋宏图美景

今年,景山兴庆阁也基本完成修缮。这里曾是古代登高望远、赏景游玩之所,1956年被改为北京市少年宫教师之家,建筑的瓦面、大木架、装修、油饰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经过修缮,兴庆阁复原昔日风貌,成为景山建筑群中一处新亮点,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来此体味中轴历史文化。

正阳门 以古建修缮开放为契机 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

❋历史风貌

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门,箭楼和城楼两座建筑,一南一北,相望而立。这里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由于历史原因,箭楼与城楼间的瓮城现已无存。受火灾、战乱、地震等影响,两座建筑历史上曾多次维修,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门城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大气。

❋启动修缮

正阳门箭楼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进行了修缮,最快有望于今年年底面向公众开放。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介绍,修缮过程中,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尽可能保留历史信息,解决了城台渗水、地面塌陷、浮雕脱落等险情隐患,加固栏板,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强度。

与箭楼一街之隔,正阳门城楼即将启动修缮。这里拥有中轴线上的活态文化遗产——北京雨燕。作为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地,每年4月至7月底、8月初,雨燕都会在此筑巢繁衍,成为古都北京一道自然与人文兼具的景观。关战修说,为了保护生活在这里的雨燕,正阳门城楼的木结构修缮计划推迟,在雨燕全部飞离后再重新启动。他透露,本次修缮将调整城楼上油漆彩画的规制,重现“金线小点金”这一传统建筑装饰工艺。

❋宏图美景

以正阳门箭楼开放为契机,周边的遗产点也将串连保护。未来,前门步行街北端将打造具有古都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区,为活化中轴线遗产价值、复兴前门商圈、带动域内文旅项目发展做有机尝试。

中轴线南段御道 景观贯通开放 变身城市公共空间

❋历史风貌

自正阳门向南约3公里,一条开阔的步行空间延伸至永定门,诉说着南中轴700余年的光阴故事。明清时期,这段路是皇帝出行至天坛祭天,或到先农坛扶犁必经的中央御道。2004年,南中轴路建成通车,曾作为城市交通干道,陪伴市民走过15个年头。

正阳门箭楼南望,远处的永定门城楼清晰可见。

❋启动修缮

2019年,两段御道恢复建设,南中轴实现了步行贯通。第一段是珠市口至天桥段,全长约523米、宽约9米,两侧绿化带约1750平方米。随着2916平方米石材铺成笔直御道,路西建成了6720平方米的行车道,混行了几十年的行人和车辆实现彻底分离。第二段是北京自然博物馆西北侧、紧邻天桥艺术大厦的路中区域,这里一度是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110路公交场站。随着公交集团公司完成腾退,御道贯通工程启动,对这片区域进行绿化景观恢复。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一座花园,约90米的御道周边国槐、银杏郁郁葱葱。

❋宏图美景

如今,沿御道徐行,明显区别于两侧的柏油马路,脚下御道由石板铺成,石板上布满细细的凹槽,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这处景观修建工程处处参照“文物”标准,御道规制参照正阳门城楼下现存御道遗址和《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中20世纪40年代实测数据进行,御道上的石材用料、铺设方式和道路尺度都按老规矩来。石板上每条凹槽都是由人工一条一条凿出来的,俯身细看,不同于机器流水线操作,每条凹槽或深或浅不尽相同,可见修旧如旧的匠心。

作为北京中轴线上一处重要的遗产点,中轴线南段御道的打通,不仅提升了南中轴整体景观风貌和环境,更吸引市民走上中轴线,了解这条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先农坛 活化利用皇家耤田 古代祭祀路线将打通

❋历史风貌

“先农坛里识五谷,一亩三分阅古今。”

中轴线南段西侧,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先农坛,是明清时期皇家祭祀先农、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重要场所。2019年,先农坛耤田恢复耕种并向公众展示开放,自此每年都会迎来耕耘和收获的场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介绍,去年底,该馆腾退拆除了具服殿北侧、西侧的1200平方米办公建筑,亮出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同时也打通了先农坛太岁殿前的历史景观视廊。如今,古建筑旁留出了两片空地,目前正在试种旱稻。

❋启动修缮

先农坛持续推进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历史上用来储存耤田产粮的神仓院落已完成腾退,目前院内古建筑正在进行修缮。预计明年,古建馆将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打造一座“种子博物馆”,从古老的种子标本、到我国农作物研究的新成果,都将在这里展示,向公众讲述中国农耕文化。

❋宏图美景

“先农坛区域的古建筑腾退和周边环境整治正在进行中,未来三至五年,会有更多区域腾退开放。”薛俭介绍,先农坛保护规划面积近20万平方米,目前正在重点打造8万平方米的空间。先农坛古代皇家的祭祀路线将打通,未来,观众会从先农坛外坛的先农门进入,走进内坛的东天门,一路走过观耕台,最终到达先农神坛……一条约七八百米的路线,让观众亲身体验皇家祭祀先农的过程。

补白 中轴线确定19处遗产点

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由一系列建筑群、历史地标、历史道路、桥梁及遗址共同构成,富有层次和秩序的城市空间综合体。它始建于1267年,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现代,历经700余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是中国都城中轴线规划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目前,北京中轴线已确定19处遗产点:钟鼓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端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永定门御道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