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近日在门头沟区揭牌成立。该基地有助于破解生态环境损害在不可逆时面临的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巨大的难题,使违法行为人以易地补植增绿、劳务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承担法定责任。
在以往的案件办理中,检察机关发现,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难以对原址进行修复时,则选择异地修复。在非法狩猎类的案件中,被告人因捕猎鸟类等小型野生动物而触犯法律,到案后,司法机关无法让被告人直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修复,通常情况下会要求其进行金钱赔偿。与此同时,园林部门对各类不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后,也有补植树木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状,门头沟检察院与区园林绿化局、王平镇政府共同谋划,在王平镇建立起第一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今后,针对生态环境遭破坏后造成永久性的功能损失,无法复归原样,司法机关可将不法行为人的赔偿用于生态修复林的建设。“当然,在生态环境被损害的情况下,还是要优先去恢复原状,替代性修复目前只是一种补充的手段。只有在原地不再具备恢复原貌的条件下,才会考虑异地的补充替代性的修复。”门头沟检察院检察官李珊珊介绍。同时,当一些非法狩猎案件违法行为人因经济困难无能力赔偿损失时,检察机关会酌情考虑让其以劳代偿,在生态修复基地参与植树造林。“一方面,让不法行为人参与种植树木或者树木养护,将其劳动替代损失赔偿,另一方面,也起到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教育作用。”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