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加装电梯、闲置空间再利用……眼下,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通州区的老旧小区焕新工作“内外兼修”,政府部门做好硬件更新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居民社区共治意识的培育,居民在城市更新的过程越过越舒心。
为老楼定制专属电梯
“有了电梯,回家再也不用‘爬山’了!”70多岁的何永华是通州西大街87号院3单元3层的居民,回忆起这栋老楼加装电梯的全过程,老人一连说了好几个“不容易”。
首先,电梯选址就不容易。一般老楼加装电梯,是在单元门正前方3米左右的地方加装外挂式电梯,楼体外侧至少要有3.7米的空间。可87号院只有一栋居民楼,楼南侧临街,北侧是一个不足2米宽的过道,楼外根本没有安装空间。
3单元总共12户居民,其中的8户家里都有70岁以上的老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我们这部电梯利用的是楼里废弃的天井,实现了平层入户,真方便。”何永华说。通常电梯门打开时,轿厢和楼道之间会有一条3厘米左右的缝隙,但3单元这部电梯安装的是“微缝隙地坎”,可以让老人行走得更加平稳,也方便了轮椅进出。
通州区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中心协调一科科长李扬表示,在已建成的老楼加装电梯工程示范作用下,全区各老旧小区居民表现出强烈的加装电梯意愿。
闲置空间变家园中心
杨庄街道怡乐园二区居民公告栏内,近期公示了小区闲置礼堂改建设计方案。机械厂退休职工、68岁的温源德没有想到,自己提的建议这么快就被采纳了。“过去的机械厂职工礼堂变身家园中心,想想就充满期待!”
项目源于城市副中心首次引入“首开经验”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前期进行入户调查,就是为了在改造中解决居民们反映的集中问题。”首开集团天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城市副中心首个建成投用的家园中心位于中仓社区,由小区里的闲置锅炉房改建而来。近3000户居民们,终于有地儿订餐、有地儿休闲、有地儿读书,保健或者做康复,环境也要比从前好得多。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民生改善综合体,要尊重居民、权属主体意愿,整合各类需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最大限度参考居民意见。”通州区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中心副主任邱磊透露,“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15个家园中心项目将有序推进。
实行“菜单式”改造
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通州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出“菜单式”服务,分为基础类和自选类。
其中,基础类是必改内容,包括抗震加固等内容。自选类包括增设电梯、增加文体及养老设施等,业主同意承担相应责任和费用的前提下,可自行选择是否实施。
中仓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包括34栋居民楼。小区活动空间狭窄,没有地方停车。1号楼1单元里住了不少老年人,上下楼非常不便。经过十几次的民主会议,居民全部同意在“菜单式”服务中选择加装电梯这一项。
17号楼1单元居民们选择的则是上下水改造项目。居民王先生说,改造前,自己家的管道经常堵,弄得满屋子都是污水。“依据业主意愿选择项目和内容,正好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王先生说。
截至目前,通州区21个老旧小区已完成改造,20个正在实施中,另外34个老旧小区将于今年实现开工。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