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五届中国歌剧节正在浙江省的各个剧场上演,作为歌剧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会,这也是中国歌剧节首次在我们家门口亮相。
这一次,杭州籍著名策划人、诗人、作家朱海,也带着由他编剧的两部歌剧作品《银杏树下》和《先行者》,回到家乡,亮相歌剧节的舞台。
很多人认识朱海,是因为他多年春晚策划人和撰稿人的身份,其实朱海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说,自己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跟少年时在杭州的滋养密不可分。
【资料图】
上世纪70年代,在杭二中读书的朱海,一有时间就会跑去大学路上的浙江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苦读,读了郭沫若、何其芳等作者大量的诗歌。
寒冷的冬天,整个阅览室里只有朱海一个读者,他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手不释卷地缩在一角读书,常常忘记了时光。
以前回到杭州,或是因为晚会策划,或是因为文学比赛,但带着自己编剧的歌剧作品回来,而且一下还是两部,对朱海来说,也是头一回。
“其实最开心的,还是我的家乡浙江,能够举办本届歌剧节。”朱海说,之前因为疫情,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是以线上为主,“现在文艺市场开始复苏,能举办本次盛会,也体现出浙江走在前列的一种气魄和状态。”
都说没有朱海不能写的题材,这次参加中国歌剧节的两部作品,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银杏树下》是红色题材,写的是大别山精神。剧本以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现代人的视觉回望历史,讲述80多年前的红色经典故事,以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打通历史与现实,继而赋予强烈的现实意义。
怎样用歌剧这一形式表达出老区人民的情感?朱海说,《银杏树下》汲取了大别山地区民歌、民舞等传统艺术营养,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同时也赋予了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而另一部《先行者》,则是标准的当代现实主义题材,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三个辞职创业的男人,历经艰辛创立了著名的潜水器品牌,励志感拉满。
朱海说,如果《银杏树下》描写的是老根据地的大别山精神,那《先行者》展示的就是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深圳精神。
创作期间的所见所闻,至今还让朱海记忆犹新。
像《先行者》的采风过程中,让朱海印象最深的,就是放在公司写字楼角落里的一个鱼缸。公司销往全世界的潜行器,最早关于水压水力的实验,竟然是在一个小小的鱼缸中完成的。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创造的市值已经接近百亿。
《先行者》既保留了传统歌剧特点,又有着多重的创新。朱海说,创作期间记不清改了多少稿,最终打磨出的作品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成功将真实生活融入了艺术创作。
聊到这些年中国歌剧的发展与变化,朱海也有很深的感触。
早些年,大家说起歌剧,就是印象中“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这些,“但你会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歌剧的题材其实越来越百花齐放。”朱海说,就连同一类型的红色题材,不同的剧目,也能做出不同的风格气质来,“浙江这次做的《红船》,就很有代表性。”
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关于本届中国歌剧节,不少年轻观众也已经开始讨论,甚至制定了自己的“观演攻略”。在朱海看来,这也是中国歌剧发展的关键,“现在的观众,学历和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最终肯定会反哺歌剧这个艺术形式。”
参加完歌剧节,朱海的工作重心,会放到一个以长江为题材的舞台作品上,“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写出长江的新风采,也是在写好新时代,开创新征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