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赵彩霞 李莫微
撑开雨伞,对齐伞骨,按下缝伞枪,组装动作一气呵成……记者采访时,67岁的范文琴在家门口熟练地组装着雨伞。不到5分钟时间,范文琴就组装好了3把雨伞。
范文琴是钱塘区河庄街道建设村“幸福伞·共富工坊”的“员工”。“一天可以组装100多把雨伞,能赚70多块钱。”67岁的年龄,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让范文琴喜笑颜开。
(资料图)
“幸福伞·共富工坊”是钱塘区挂牌运营的48家“共富工坊”之一。
建设村有雨伞制造企业21家,用工需求量大。如何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同时带动村民共富?建设村党委书记高强下了“苦功夫”,通过摸排村民和企业的需求,把原先零散的来料加工,完善成相对成熟的生产链,建立了“幸福伞·共富工坊”,为村民和企业架起沟通桥梁。同时,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物料上门,回收成品并帮其核对数量和工资的服务。目前“幸福伞·共富工坊”已带动村里500名闲散劳动力就业。
与此同时,在钱塘区的另一“共富工坊”——白杨街道邻里社区的“e富工坊”内,十多名社区居民忙着制作手工制作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如何让居民实现增收?“e富工坊”有着自己的门路。
“e富工坊”是邻里社区依托社区筑梦工作室设立的,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绣花、手工艺等简单工作。目前,“e富工坊”已对接辖区内40家企业,实行了企业提供发单、“共富工坊”收单、社区富余劳动力接单的模式。
“共富工坊”一头连着居民,一头连着企业。今年以来,钱塘区以党建联建机制为载体,着力整合村、企党组织技术、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共富工坊’新模式。目前,钱塘区48家“共富工坊”已吸纳农村低收入群体、富余劳动力2776人就业,预计年人均增收3.8万元。
“接下来,钱塘将继续鼓励市场经营主体、农户、企业以及村社共同参与到‘共富工坊’建设中,让‘小工坊’铺就家门口‘共富路’。”钱塘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