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房企密集公布2021年度财报。从最具标杆意义的头部房企销售规模数据来看,2021年,高速扩张多年的房地产行业,首次出现了规模收缩信号。进入2022年,全国房地产销售仍未见起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2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2.1%。
在浙江兴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斌看来,未来2到3年,或许更长时间内,中国房地产市场将经历阵痛期,把20多年高速发展产生的后遗症慢慢去除,然后轻装上阵,房地产行业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说:在房地产行业,我们不能做黑马,要做千里马,要管理好团队、控制好成本、做好产品研发和创新,在规模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成长。
2022年将是一个分水岭
2022年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之前的20年,中国房地产经历了高速成长期。1990年一年中国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1000万平米,2000年就达到了1亿平米,2010年新增商品房建设面积达到了10亿平米,2017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亿平米,之后的三年基本稳定。
从房地产发展角度看,2022年将是一个分水岭,会进入一个全新态势。目前,中国房地产处在一个比以往更复杂、更需重新定义发展方向的时刻。
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快速增长的原因,与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密切相关。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民生业态,人们对住房有天然需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老百姓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居住需求也在提升。1978 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到10平方米,到现在,全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接近50平方米。老百姓的住居需求的提升,是支撑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次,中国房地产一直被视为有效投资渠道。20年来,民众对投资房地产充满热情,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但随着未来房地产去金融化,强化消费属性,短期内开发规模将趋于平稳,甚至可能出现下行的趋势,所以2022年将是一个分水岭。
中国房地产市场当前难在哪里
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期,很多房产企业没有做好战略规划管理,过分依赖金融,盲目追求规模,等意识到风险时已经控制不住,纷纷出现问题。
举个例子,大房企可能同时运营100个项目,但实际的管理能力并不足以支撑每个项目都达到良性的管理结果。在庞大的管理体系、运营成本下,如果开发过程中房价不大幅上涨,100个项目可能70%—80%不赚钱,为了同时支撑这100个项目的运作,企业只能通过高杠杆、高负债率来解决。随着财务成本的加剧,100个项目可能都无法实现盈利,企业又只能继续依赖金融手段维持运营,这导致某些头部企业负债达到上万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房企销售持续走低的原因
首先,前几年房地产高速发展,开发总量过高,产生巨大库存;第二,老百姓的居住水平已经有一定保障,刚需减少;第三,疫情之下,经济持续下行,房产投资放缓。
更深一步分析,在中国,老百姓居住水平已经达到人均50多平方,这个时候是否改善住房,要看钱袋子是否充足。经济下行,冲击各行各业,从财富层面分析,对底层的冲击更大。以兴悦为例,我们在中西部的项目,销售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疫情管控下,游客锐减,老百姓买房需求必然下降。
同时,去年上半年某些区域房价上涨过快,国家进行了一系列调控。调控有必要性,主管部门一直强调“房住不炒”,房产不能被视为金融产品。过去,老百姓有闲钱就去投资房子,特别是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投资房产收益很大。目前,国家调控,疫情持续,房产投资也就大大下降了。
松绑政策对行业复苏有何作用
在经济发达地区,刚性需求是存在的。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包括首付降低、利率下调、限购性政策取消等,会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我觉得,房地产市场报复性反弹不会再发生。
政策效果最好的应该是一线城市,经济核心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重点地区的省会城市,如武汉、成都、郑州。再下沉,效果很难判断。
民企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房地产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上下游产业链波及面很广。近期,很多民营头部建筑企业危机四伏,就是一系列问题带来的连锁反应。头部房企如果倒下10家,倒下50家,后果不堪设想。经济要保持稳定增长,地产不能再出现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要软着陆,硬着陆会带来风险。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需要央企和国企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民企扮演什么角色?前几年,经常听到这样的形容,说又杀出一匹黑马,规模如何快速增长等等。我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不要做黑马,要做千里马,要走长走远。
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民营企业优势也会慢慢凸显——成本控制、市场调研、产品创新。每个阶段,不同企业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是不同的。现在这个时候,需要央企和国企多参与,稳定市场。民企要勤修内功,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稳健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前20年高速发展,行业存在一些大毛病、小毛病。
接下来2-3年,要把高速发展遗留下来的大毛病治理好,再用3-5年,把小毛病改掉,这是中国房地产转型蜕变的过程。
大病不言而喻,过去房企不惜高价拿地,再炒高房价,推高预期,没有考虑到市场端的实际需求,这是一种无序经营,从根本上伤害了市场。所以,要从源头控制,不能用金融的发展思路发展房地产。之后再治疗小毛病,对内变革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对外重拾市场信心。
这些问题慢慢解决后,首先房价不会大幅上涨,其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更受欢迎。
房地产是实业,我完全赞同“房住不炒”,这是房地产行业长期发展的必然前提。
作为浙江民企,兴悦将如何调整
在阵痛期,房企应该管理好团队,控制好成本,做好产品研发和创新,健康发展,重振信心。
这两年,兴悦在战略布局上做了大调整。第一,我们对省外的项目进行收缩,以前在云南、河南、江苏都有项目,未来会聚焦在浙江。
2022年,兴悦提出了“首个三年规划”,2022-2024年要实现“四个拥有”:拥有一定的规模、拥有一定的品牌价值、拥有一套成熟且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核心团队,最终实现兴悦“小而精致,规模可控、品质卓越、稳定健康”的发展目标。
目前,对于我们民营企业而言,机遇和危机并存,应该把握好当下的窗口期。
现在的危机在于,经济下行,地产市场信心不足。主流拿地的企业,基本是央企、国企和极少数的民企。但在市场如此动荡的情况下,兴悦还在持续发展,证明了我们前期战略的正确性,我们一直没有把规模打开,我们一直在稳健发展。
现在的机遇在于,如果找准方向,提升抗风险能力,度过阵痛期,就能赢得口碑和市场。数据显示,最高峰时期,中国房地产企业曾接近10万家,经过这次的行业巨震和市场洗礼后,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有机会存活下来并坚守在这个行业。今年,兴悦在浙江计划运行6个项目,4个项目将推向市场,这在2022年“寒冬”之下,是不错的成绩。
复苏房地产是一个长期过程,政策能短暂刺激,但根本还是要依靠市场。作为房地产企业,我们敬畏市场,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做高品质的、老百姓自己用来住的好房子,慢慢重塑市场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以及长远发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