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应晓燕 记者 刘千
听说过脑中风,可你听说过肠子也会中风吗?还真会!
今年70岁的何奶奶,腹痛、拉肚子一天,鲜血便半天,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就医诊治。医生经过结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乙状结肠长约10cm的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浅溃疡。当医生告诉她得了缺血性肠病,通俗易懂地讲就是“肠中风”,何奶奶一下子懵了,这是什么?
何奶奶患有高血压十多年了,退休在家后,除了日常起居、养花种草外,尤其喜欢和小姐妹们一起搓麻将,常常一打就是一下午。一周前的一天,何奶奶打完麻将乘坐公交车回家时,突然感觉腹部持续性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恶心、出汗,回家后解2次水样便,便后腹痛缓解一些,她觉得自己是吃坏东西了,所以自行服用黄连素后,腹泻得到缓解。但是第二天早晨,何奶奶再次出现肚脐偏左腹痛剧烈,后解鲜血便三次,量不多。便血引发她一阵紧张,心想可不是吃坏肚子这么简单了,决定前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
消化内科医生评估病情后,及时给何奶奶安排了结肠镜检查,明确为缺血性肠病,腹痛、腹泻、便血的原因至此找到。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士的护理,何奶奶腹痛很快得到了缓解,便血也没再出现,一周后何奶奶康复出院。
关于“肠中风”
何奶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费保主任医师介绍,消化内科近1个月已经收治好几例这类病人,他们往往年龄大、活动少,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发病时常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肠中风”?
和脑中风相似,缺血性肠病(ischemic enteritis)——“肠中风”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血管病变或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肠壁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一类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便血及腹泻(“三联征”)。腹痛多表现为左下腹或脐周的突发性、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进食后疼痛加重,且症状与体征不相符。便血表现为鲜血便或黏液血便,一般不会导致低血容量性贫血或休克。腹泻多表现为黏液便或稀水样便,常发生在便血之前。此外,其他少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膜刺激征、休克等。
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肠中风”?
1.年龄大于50岁;
2.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风湿免疫性病如血管炎等;
3.血液高凝状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严重感染、肿瘤等;
4.长期便秘、肠梗阻患者。
“肠中风”如何预防?
1. 积极治疗控制基础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房颤等;
2. 适当增加锻炼;
3. 戒烟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