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这里亮得像白昼,实录杭州抗疫物资发仓地:400多“打包人”的日夜不停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深夜,这里亮得像白昼,实录杭州抗疫物资发仓地:400多“打包人”的日夜不停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3-16 14:59:13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凤梨没有了。”

“豆腐干补货。”

“牛肉来了,让一让。”

杭州本轮疫情以来,位于良渚勾庄的联华总仓最近每晚都灯火通明。

数日来,肉菜蛋米油等一批批抗疫生活物资从这里打包,送进疫情封控区等的居民家中。

3月16日,余杭仁和街道派发的第四批1.2万份生活物资,都由联华总仓负责配送。

3月15日晚上,小时新闻记者来到总仓400人大型打包现场,记录下了这样一些画面。

1】400多人连夜不停打包

“夜间温度低,利于食材保鲜”

“是这样,这批(物资)土豆没有给你们放。”

“温度太高,土豆容易发芽,我担心居民会吃坏……”

从3月10日起,联华总仓生鲜经理何建明就没回过家,每一批生活物资的调配,他都担当着“大总管”的角色。

这几天,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整个人有点浮肿。

3月9日余杭疫情发生的那天傍晚,何建明刚在运河广场刚献完血,就接到仁和街道打来的电话:当地发生疫情,要紧急调配9000多份抗疫生活物资。

挂了电话,他马不停蹄赶回总仓,紧急调集总仓100多名员工和门店的近百名员工,开始连夜打包蔬菜肉类和米油,一直干到天亮。

“刚献完血就干个了通宵,那天早晨9000多份物资都送出去后,我感觉整个血槽都空了。”何建明半开玩笑地说。

这种状态最近成了这群打包人的常态。

随着余杭疫情的发展,仁和防范区、管控区的范围也在调整,生活物资的调配从9000份增加到了1.2万份。

同时,杭州上城区、钱塘区,浙江平湖,湖州等地陆续出现疫情,当地生活物资调配的订单也找到了联华总仓。

这些天,物资打包的工作都是在夜间进行,因为晚上温度比较低,食材更容易保鲜。

3月15日总仓一共接了杭州、嘉兴、湖州等地的2万多份生活物资订单,又增派了人手,从早上8点半开始,场内一共有400人在同时打包。

2】10个小组各有分工,争取最快速度

抗疫3年,硕士小姐姐没回家过年

夜幕下的广场明亮得像白天,时不时有大货车进出仓库,一批批生鲜物资排着队入库、出库。

打包的400人分为10个小组,三四十人一组,把码成垛的蔬菜、水果、肉类、点心等20多种生鲜物资围在中间。

为了提高效率,以最快的速度打包好物资,每个小组的人都有分工。

进货,跑单,投放,出货……大家各司其职:里圈的人,一人负责一物,给外圈拿着袋子的人投送物资,外圈的人绕着物资走完一圈,就能完成一份物资的打包。

这样的作业方式,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在采用的,而联华总仓的单日最高打包记录是去年的上虞疫情,每天物资的出货量高达5万份。

在打包1组,小时新闻记者认识了小组长曹莉莉。

曹莉莉平时主要负责肉类,工作三年。同事们评价她“很能干”。

莉莉是95后,硕士毕业的她刚参加工作时,是超市良渚店的店员,那一年疫情正好爆发。

莉莉还记得,大年初二那天,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店里一早进的3吨生鲜本来晚上才卖完的,下午2点就卖光了。

预估到市场需求会大肆放量,当晚她紧急跟总仓增量调货,第二天一早运来13吨生鲜到店。

过年人手紧张,莉莉卸货、上架,什么活都干,为了让居民及时买到东西,她把货柜下排变成仓储区。

抗疫保供3年,莉莉没有回过河南老家过年,去年,这个瘦弱的姑娘因为表现出色,被调入总仓工作,负责牛羊肉的采购。

“这是我给大家挑的牛腩肉,产地内蒙,一包也就30块钱,很实惠的,可以烧个番茄牛腩,物资包里有配番茄。”莉莉说。

3】2小时搓了1600个塑料袋

打包人们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打包小分队里有个关键岗位,只有手比较巧的女同胞才能胜任,就是装东西前,要把塑料袋先搓开。

3月15日晚上6点,第一组轮到郑艳芬搓袋子,每箱塑料袋800个,2个小时,她搓了1600个。

搓塑料袋,最快的方法不是“呸呸呸”吗?

“当然不能呸,我准备了一瓶矿泉水,手太干就用水润润,就是搓多了,我手腕疼。”郑艳芬说。

搓袋子是技术活,装好东西给袋子打结也很有讲究,小时新闻记者发现,为了方便居民开袋,打包好的物资队员们很贴心地打了活结。

牛文秀是打包1组的“水果姐”,她戴着棉手套,守在凤梨摊前派件,干了10年的她平时负责总仓水果采购:“这次物资,我们配的是海南凤梨,树上熟的,下午刚从产地发货到杭州,凤梨冠有点扎手,我们是先一个个人工削掉再分装的。”

之前几批物资包里的西梅、沃柑、粑粑柑也是“水果姐”采购的,她跟小时新闻记者分享了吃水果的门道:“3-4月吃凤梨、芒果和草莓,5-6月吃蓝莓、榴莲、蜜瓜,7-8月吃西瓜、葡萄、水蜜桃、荔枝。”

“春笋是临安的,芦笋炒百也合适合春天吃,芦笋萧山的,百合是福建的。”

“芦笋掰开有清脆咔嚓声,说明很新鲜,百合要挑苞片厚实个头大的,口感更糯。”

“这次有鸡蛋是单独打包的,我们搭配了西红柿,还有云南娃娃菜,本地的西蓝花是早上现割的。”

晚上有点凉,打包1组的“蔬菜叔”汪浩亮额头却冒着虚汗,前一天打包到凌晨4点的他,3月15日早上8点又开始跑单了。

蔬菜娇贵,打包的菜要马上送进冷链车保鲜,提着一袋袋二三十斤重的物资来回走,对去年10月刚做完手术的汪浩亮来说,还是有些吃力的。

本来,按照3月15日晚上的接单量,每个小组要打包1000多份物资,大家预计会干到3月16日凌晨两三点,但众人齐心协力,当晚10点提前收工。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这样的繁忙能够早点结束,“结束的那一天,就是疫情退去,生活恢复如常的那一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