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共同推出“良渚时课”,这是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尝试,借助媒体平台,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收藏和展示的文物为切入点,配合图片和音频,从多个侧面讲述良渚时期的文明成就、社会风貌,展示5000年前良渚人创造的智慧结晶。
从2021年3月18日开始,我们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连载文物故事,每个月更新两期,欢迎大家关注。
第十八课
男性贵族与三叉形器
□王加点
想象一下,你穿越回了五千年前的良渚,成为了良渚社会中的一位男性贵族,那么你会是什么装束呢?
若你身在浙江的余杭、桐乡地区,那么你应该会有一件三叉形器作头饰。
三叉形器,一种典型的男性器物。其下部边缘轮廓一般为圆弧形,上有三个分叉,中叉上有钻孔,还配置有玉管,延伸中叉的长度,使用时可能是用发簪穿过玉管及钻孔,将成套的三叉形器固定在头部。这种器物仅出土于良渚时期的贵族男性墓葬中,每墓一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主要分布于余杭、桐乡地区,江苏南部、上海西部等地区不见。
贵族男性头饰复原示意图
早期的三叉形器中叉一般低于两侧叉,背面平齐,随后三叉逐渐平齐,背面出现凸块。
良渚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典型的早期三叉形器,出土于瑶山遗址7号墓,左右两叉平齐,中叉较低,中叉内有竖向钻孔。一面刻有神人兽面纹,一面光素。刻纹的一面,左右两叉上刻有神人的头像,神人头戴羽冠,方形脸庞,单圈眼,嘴内阴线刻有上下两排整齐的牙齿;而中叉上端则装饰有五组直向的羽状纹,用来表示羽冠;三叉形器的下端刻有兽面纹,有象征兽脸的圆眼、狮鼻和獠牙。这样繁复的图像表明,良渚工匠们使用单线条刻画兽面的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了。
瑶山M7:26
瑶山M7:26 出土情况
瑶山M7:26及其配伍的玉管
而良渚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三叉形器,反山14号墓出土,是这类器物发展后的代表。这件三叉形器,左右两叉平齐,中叉略短;器物的背面,上端和下端的正中部均有凸块,凸块上均钻有上下贯通的小圆孔。器物两面均刻有兽面纹饰,正面中部刻画有蹲踞的兽面纹,左右两叉的上部刻画有鸟纹;背面凸块上的纹样,左右为大眼,下部为变形的鼻子。
反山M14:135 三叉形器线图
反山14号墓出土三叉形器
反山M14:135 三叉形器背面
当然,并不是每一件三叉形器的器身上都会刻有神人兽面纹,反山20号墓的墓主人拥有的三叉形器,形制与反山14号墓的这件类似,但器身未有纹饰装饰。有研究者认为,像反山14号墓这种双面均刻有纹饰的情况,表明其使用的时候是能够多角度被人观看的,也就是说,三叉形器这种器形很可能是在仪式或日常习俗中出现的一种器物,随其使用者入葬,而非为葬礼活动或埋葬习俗专门制作的随葬品。
反山M20出土三叉形器
反山M20出土三叉形器
我们能看到,反山14号墓和反山20墓这两件三叉形器的左右两叉上均有竖向的钻孔,但这两个钻孔是搭配什么样的有机质使用的我们还不得而知。另外,三叉形器造型特殊, 而这种特殊的造型又有什么含义,研究者们也有诸多猜测:它可能是模仿一只俯冲而过的鸟,也可能是太阳光芒的象征,又或是其它独属于良渚人的标识系统。
未来的考古发现可能会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更有可能有关三叉形器谜团的答案已经永远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但是不管如何,我们现在的发现与凝视已经赋予了这件特殊的器物新的生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