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支持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支持合肥等人口增加较快城市增加住宅用地供应……日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提出支持肥西、肥东、长丰等大城市周边的县级市和县城培育成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城市。推动合肥到省内其他设区市、设区市到所辖县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到邻省省会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能级提升】
增强合肥创新标识度
《规划》中就提到,要将合肥都市圈打造成为东中部科技创新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动力源,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未来15年,将支持合肥、芜湖分别与南京共建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强化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对标对接,深化与杭州、苏锡常、宁波都市圈互动互助。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增强合肥创新标识度,《规划》提出,支持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五大名城”,将建设国家实验室、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重大综合研究平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区合肥片区,实施巢湖碧水工程实现全湖水质稳定Ⅳ类,打造“学在合肥”教育品牌,实施健康合肥行动,到2025年,全市三级医院达到32家。
【城镇体系】
构建“安徽123 出行交通圈”
此外,安徽省将推动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支持肥西、肥东、长丰等大城市周边的县级市和县城培育成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城市。合肥包河区与杭州余杭区,合肥蜀山区、庐阳区与上海市黄浦区等将开展长三角城市对口合作,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
依托“合肥都市圈综合交通建设工程”和“安徽123出行交通圈”构建,合新、沿江高铁、巢马、合肥—池州、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合肥—六安—大顾店、合肥—周口、滁州—合肥等公路,肥东白龙、肥西严店、巢湖、长丰等通用机场将陆续建设,推动合肥到省内其他设区市、设区市到所辖县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到邻省省会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到“十四五”末,安徽省将实现铁路网覆盖90%以上的县、80%以上的县通达高铁。
【公共服务】
将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
就近入学入园,完善城市综合医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医疗卫生设施网络,大幅扩充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数,发展综合性托育服务和社区托育服务,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市场和社区配送投递、超市、家政等便民服务……未来,“15分钟生活圈”将成为安徽公共服务能力的亮点之一。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清畅城市“毛细血管”,安徽将适度超前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以公交、有轨电车、地铁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面积率将达到18%;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00个左右。“十四五”期间,全省设区市将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城市供暖设施、配送投递设施、智能快件箱建设也将加快推进。
同时,安徽将坚持“房住不炒”,采取差异化精准调控措施,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支持合肥等人口增加较快城市增加住宅用地供应量。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支持房地产企业调整资产配置,将持有住房用于租赁经营。
【城市品质】
加快“全龄友好”城市示范建设
近日,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督察激励拟推荐名单公示,安徽省合肥市入围其中,“发展适老”的举措让城市更显温暖。《规划》中提出,安徽省将选择若干试点城市,加快住宅适老化改造和养老社区建设,推进老旧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置,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加快“全龄友好”城市示范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我省将开辟面向年轻人的低成本就业创业场所和居住空间,重点发展普惠性公办托育机构,各市每年建成2—3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市、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各地实施托幼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托幼一体园在公办、民办幼儿园总量中占比不低于40%。完善母婴设施配套,在具备条件的公共场所普遍设置专席及绿色通道。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社区公园无障碍设计改造提升。
此外,安徽省将完善体育、休闲等配套设施,实现每个社区居民都能便利地享受到生活休闲配套服务,公共设施实现免费开放。(记者 刘小容)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