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贯北京老城的中轴线遗产“全景图”最新公开:遗产区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缓冲区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总面积约45.4平方公里。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公示《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至12月24日。
规划明确,中轴线遗产保护区域合理划定为遗产区及缓冲区,共计51.3平方公里的空间里,遗产全貌完整展现;北京市还将结合遗产特点定制覆盖全要素的保护管理措施。
明确15处遗产构成要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南至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依据规划,这15处建筑及遗存是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
针对各遗产构成要素类型多样、形态各异、空间多点的特点,规划合理划定了中轴线遗产保护区域。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包含承载遗产价值的15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必要的连接区域,即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主要依据历史城墙或围墙边界、道路中心线、河道外侧堤脚线等界划。
缓冲区覆盖面更广,约45.4平方公里的空间包含位于遗产区周边且与中轴线形成和发展联系紧密的区域。这一区域主要依据道路中心线、河道外侧堤脚线等界划,北至北护城河,南至南三环,西侧边界由西城区的新街口北大街延伸至丰台区的开阳路,东侧边界串联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单北大街、建国门内大街、东二环及南护城河(东段)等。
量身定制遗产保护措施
随着中轴线遗产“全景图”确定,每一处遗产的保护措施也将“量身定制”。规划明确,将针对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礼仪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居中道路遗存,与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的不同特征,分类制定遗产构成要素的保护管理措施。比如,在文物建筑修缮的基础上,天坛的保护措施还包括文物院落腾退、考古调查勘探、非文物建筑整治、古树名木养护等,正阳门箭楼则侧重文物展示利用、北京雨燕保护等,永定门御道遗存主要开展石质文物保护、展示设施优化。遗产环境也要同步保护,北京市将重点对与中轴线相关的景观视廊、城市天际线、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等制定保护管理措施。中轴线上,地安门外大街、先农坛耤田、万宁桥等不同时代、不同风貌的历史文化印记也将得到保护和展示。文物部门将精细评估遗产保存状态,坚持最小原则进行保护修缮,系统阐释中轴线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魅力,钟鼓楼的“暮鼓晨钟”、天坛的中和韶乐等更多的文化符号将展示出来。
促进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中轴线遗产保护区域内外还将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北京市将发挥遗产保护综合效益,促进老城整体保护——以遗产的合理有效利用,带动更大区域功能优化;以重点文物的腾退保护,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以重要节点、道路的整治,优化老城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
规划还提出,北京市将健全职责清晰、运行顺畅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全程指导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制定鼓励支持策略,促进遗产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中轴线遗产保护效能,实现对遗产的长期、有效保护与管理。
技术支撑将为遗产常态化保护赋能。北京市建立了遗产监测评估系统,将对遗产保存状况、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进行监测,强化预防性保护;同时,搭建遗产档案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基础数据支撑;持续推进中轴线和北京老城相关问题研究,为遗产保护管理提供扎实基础。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