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时,是基于怎样的现实考量?
刘宏:我们中心从2019年就开始做安宁疗护,是全市较早开展居家安宁疗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9064”的养老模式,96%的老年人可能会选择居家或者在社区养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疗资源,我们希望将安宁疗护送到有需要人群的家里,解决“养老送终”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居家安宁疗护也是基于病人实际需求和感受出发的,很多老人虽然生病了,但希望能在家里走完最后一程,因为家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亲人。面对生命的终结,很多人其实没有经验,即使老人本人希望在家安静离世,家属仍会去呼叫急救车,甚至是实施无效的救治,这无疑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这种居家安宁疗护模式也是顺应了生命最后的需求。
北青报: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团队是怎样的配置?
刘宏:我们有个经过专业培训的安宁疗护团队,有9人,包含了全科医生、护士,也有中医医生、药师、医务社工、志愿者,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作为指导,围绕安宁疗护共同发力。一开始老百姓对安宁疗护并不了解,基本上来找我们的,都是患者处于疾病终末期,经大医院治疗,从医院接回家后,家属联系社区医院,问能不能帮着抽血监测身体状况、帮忙插胃管、上尿管,我们会把有需要的患者转给安宁疗护团队。
北青报:中心会给患者和家庭提供怎样的安宁疗护服务?跟常见的医疗服务有何不同?
刘宏:如果患者和家属明确需要安宁疗护,我们会派人上门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家庭状况,包括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对死亡的认知等等,在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后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支持。比如有的肿瘤患者在末期出现癌痛,医生就上门给患者做镇痛治疗;有的患者需要更换药物,药师就会介入。而且我们会更多关注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一旦心理出现问题,医务社工也会及时伸出援手,包括做一些生死观教育。其实我们是围绕患者整个疾病、症状、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所有内容提供持续性的服务。我们希望能让患者有尊严、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北青报:目前社区老百姓对于安宁疗护的需求如何?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是否发生变化?
刘宏:目前我们社区共有常住居民10.9万人,大部分是老旧小区,来我们中心看病的六七成都是老年患者,需求还是很大的。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服务了40多名患者。一开始,人们对安宁疗护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种服务,我们刚开始宣传时,有人还误以为安宁疗护是治疗失眠的。但经过这两年的发展,老百姓越来越认可了,前两天就有一位老奶奶主动打电话来求助,她的老伴处于肿瘤晚期,而且还有京外患者听说之后专门来向我们咨询。
北青报:如何规避上门居家服务过程中的医疗风险,让医生能够放心为患者服务?
刘宏:上门服务之所以能开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必要的政策保证。首先,通过这些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扎根基层,很多老年人跟家庭医生签约,医患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情感和信任;其次,我们也会跟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提前告知风险。而且在第一次上门评估时,我们会邀请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作为第三方跟我们一起入户。再者,我们丰台区给每一位居家上门服务的医务人员都上了医疗责任险,这样医疗风险就有了提前化解机制……这些都是居家安宁疗护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