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家圆梦的一天。”,陈浩的声音里带着激动。
【资料图】
这是2011年5月11日的下午,时任浙江博物馆馆长的陈浩全程脱稿讲了一段话,地点就是在武林馆区的大厅。
这段讲话令人印象深刻。当时在现场的现任浙博副馆长许洪流回忆起那一幕,依然记忆尤新,他至今还会和陈浩聊起,这是武林馆区的高光时刻,也是他自己最为难忘的一个瞬间。
就是那天,《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从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启程,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合璧展出。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2023年5月4日起,武林馆区开始闭馆。今天,让我们重温这个馆和这张名画的家国故事,重温那一段中国文博事业里的高光时刻。
1
2011年5月11日下午,《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起运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举行,这对太多人来说是一个圆梦的时刻。
早在1999年时,因为画作两段一时无法合璧,浙江省有关部门便策划了一场“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暨富春江雅集”活动,两岸画家一起重绘《富春山居图》。
在点交仪式上,时任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代表几代浙博人脱稿发言表示:这是大家圆梦的一天。
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本身就是一个颠沛流离的故事。
公元1350年,时年79岁的黄公望为无用师画这卷画,历经数年经营才终告完成。
画面描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林木葱郁,疏密有致。在笔法上,黄公望取法董源、巨然,而又自出新意。全卷笔墨纷披,林峦浑秀,是中国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
如今的《富春山居图》被分成两段,是因为它在数百年的流传中饱经沧桑,险遭火殉。
明末时这幅画为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有,又传给了他的孩子吴洪裕。而清顺治七年(1650)时,吴洪裕病危,竟把这幅名画投火为殉。所幸,他的侄子把图从炉火中抢了出来,但前段中的数尺之长已被焚毁。
被焚后,《富春山居图》分成了两段,前段被后人命名为《剩山图》,横51.4厘米,1956年被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成为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后段世称《无用师卷》,横636.9厘米,乾隆十一年(1746)收入清宫,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后段长期分藏两岸,隔海峡相望。
终于,在2011年,台北故宫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剩山图》与它的另一半《无用师卷》在同一展柜中合璧,以真实、完整的面貌首次共同展示,并体现黄公望画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其合璧背后则是大量的难以言说的努力。
2
点交起运仪式上,浙江省博物馆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清点移交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轴》和奚冈《仿黄公望富春笔意图轴》。这三件文物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护送至北京后,再向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代表点交。
那一年,距《富春山居图》问世已有660年,烧成两段亦有361年,分藏海峡两岸也逾60年了。如今《富春山居图》的合璧成为现实,这不仅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界欢欣鼓舞的一次盛典,而且也是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这同样也是这件镇馆之宝第一次离馆赴境外展览.
在点交起运仪式上,时任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的王小红负责对《剩山图》进行综合性的情况介绍。
曾任浙博书画部主任的王小红,当时是浙江省博物馆在职馆员中与《剩山图》亲密接触最多的人之一。
如今再回想点交的场面,王小红还能记起那时激动的心情。
“这件作品是一件流传有序又很有故事性的黄公望杰作,那作为对这件作品相对了解多一点的人来说,真是蛮高兴的。”现在谈起,王小红也难掩自豪的情绪:“后来‘山水合璧’开展的时候我也去了,大陆邀请了两位代表参加,我就是其中之一。”
王小红和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富阳人楼秋华一同参加了研讨会,她进行了关于《富春山居图》原貌考证相关的发言。
3
王小红于1979年进入浙博,先后主持了2004年浙江省范围的首个文博系统书画联展“旷世墨宝——浙江省藏宋元明书画特展”、2009年“山水之间——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暨馆藏明清山水画展”以及2014年“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精品特展”等展览。
她说,在与《剩山图》不断的接触中,对此画的理解也逐渐丰富、深入起来。
2004年的“旷世墨宝”展是《剩山图》首次以完整面貌面向公众展出,那一次也是王小红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剩山图》。在那之前她对《剩山图》的了解还不多,所以当时面对央视的采访镜头,还有些紧张。
而到2009年《剩山图》在“十大镇馆之宝展览”再次展出时,王小红对讲解这幅画已成竹在胸,可以从容地在电视镜头前将黄公望的生平及《剩山图》的影响一一道来。而之后的“山水之间”、“守望千年”展,王小红也接受了媒体好几轮“拷问”。
这么多年来,《剩山图》每次展出,王小红总会去现场看一看。前不久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她自然也去到现场参观:“感觉好像来看一位故人一样。”
因为工作的关系,王小红对《剩山图》产生了特别的感情,她将《富春山居图》比作一首交响乐,如果说后段《无用师卷》是长长的抒情片段,那么《剩山图》就是非常有力的前奏,其中将黄公望典型的笔墨运用等都进行了相对集中的反映。而2011年的合璧,让这篇乐章得以面向公众完整地演奏出来。
在《富春山居图》合璧在即,《剩山图》点交起运的时刻,钱江晚报还发起了“写一封信给1347年吧”的活动,并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回应。短短不到一星期的时间,我们收到了上百封来稿。读者们通过信件把时光“穿越”至1347年,用妙想才情让合璧之旅从起点就变得诗情画意。
从那时起,浙江人也怀着最大的期待,等着《无用师卷》早日回到故乡,与《剩山图》合璧,让大陆同胞一睹其真容。
这个在武林时代未能实现的愿望,或许可以在浙博的之江时代完成。我们会继续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