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潮起钱塘·印迹①|30年,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当前热议!潮起钱塘·印迹①|30年,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来源:钱江晚报 2023-03-30 19:14:56

三十年前的春天,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杭州东隅的围垦沙地上被种下;三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扎根、发芽、生长、结果;三十年后,一座产业集聚,环境靓丽,生活幸福的新城已崛起壮大。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

三十年,这片曾经的钱塘江畔滩涂之上,经历了从围垦荒地到产业新城的一场发展巨变,也正在成为杭州实体经济发展、人才集聚的热土。


(资料图片)

回首过往,这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记忆,是一部坚持改革开放、落实“八八战略”的壮丽史诗。

站在新时代的交汇点,三十年发展的动力何在?这片热土上又将发生哪些巨变?

即日起,潮新闻推出《潮起钱塘·印迹》系列报道,从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历程中的一条路、一句话、一些人、一张旧报纸、一幢老建筑……发掘三十年来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记忆,忆往昔,谱新篇。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篮球场边,有一幢二层建筑。白墙黑瓦、不锈钢门窗,是典型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风格。

屹立在现代化的校园里,虽有些格格不入,但又使校园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楼旧址

“30多年了,这幢楼的样貌基本没变,就连楼梯的扶手,还是当年的感觉。”时隔多年,再次来到这幢建筑前,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巡视员孙远依旧心潮澎湃,心境似乎回到了第一次踏足于此的日子。

三十多年前,这幢二层小楼是当时整个下沙最现代化、最气派的建筑,也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的办公场地。

于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这里便是梦开始的地方。

“我把青春献给开发区”

这是口号,更是一代人的速度与激情

和全国所有的经济开发区一样,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之初,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江北区块”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成立于1990年。

1992年8月,时年39岁的孙远来到下沙,担任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江北区块管委会副主任。“我是主动要求到的下沙。”孙远还记得当时是怀着无比兴奋和憧憬心情来到工作岗位的。彼时的下沙,到处是农田和望不到边的围垦芦苇荡,百业待兴的模样,让他倍感压力。

(1992年的下沙)

“心情的确很复杂,但从没打过退堂鼓。”孙远说,根本没时间思考个人问题,就投入到开发区的建设中去了。

当时,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争取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江北区块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几乎是赶着“末班车”,升格成为了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

那年,44岁的张保灿从部队转业,也决定投身到开发区的建设中。“我很清楚,到开发区工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我不怕。”他说,就是要到最具挑战的地方去。

张保灿至今还记得,刚到开发区工作时,大家喊的那句口号——“我把青春献给开发区”。

如今,提起口号,他还会感到热血沸腾,甚至热泪盈眶。

“第一批参与到开发区建设的人们,都很年轻,大家干劲十足,不喊苦也不喊累。”

至此,钱塘江北岸的围垦沙地上兴起了一场“青春风暴”,一场场速度与激情的发展大戏接踵上演。

1993年批准设立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1994年开发区就有了第一批企业投产。1994年开发区产值7000万,1995年3亿元,1996年26亿元,1997年达62亿元,1998年突破100亿元。

办公桌、折叠床和“三件法宝”

是第一代建设者标配

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下沙速度”,乃至“杭州速度”的背后,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拼搏。

站在曾经的办公室门前,那些艰苦却又充实的工作场景再次涌上心头。

“那时,我们‘穷’到连办公室里的拖把都要去问原单位借。”孙远说,最初那两年真的难啊,也是真的忙啊。

白天,办公室里几乎是见不到人的。

“跑工地、跑招商、跑调研,开发区一期建设的5平方公里,都跑遍了。”

开发区原貌

下沙这边土地是钱塘江滩涂围垦而来,属于典型的沙土。最大的特点就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啊。”孙远感慨。

张保灿说,那时候每个人随身携带“三件法宝”:雨衣、高腰雨靴和手电筒。

开发区原貌

“每天早上出门跑现场,能骑上自行车已经是很不得了的了,大多数时候都是靠步行。”张保灿说,经常走着走着就下雨了,赶紧就从包里掏出雨衣和高腰雨靴换上。那时,区内大部分道路都是土路,一下雨何止是泥泞,有时候甚至半个身子都会陷在泥里。

军人出身的张保灿说,那时的这幢二层小楼更像是开发区建设的前线指挥部。

白天跑完现场,傍晚得赶回办公室开会。

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问题不能过夜,再晚也要讨论出解决方案。张保灿清楚记得,好几次夜间开会,开始时已是深夜11点,等会开完天都蒙蒙亮了。

在第一代建设者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张放满各种图纸、文件的办公桌外,就是一张折叠床。“大部分人都住在市区,加班晚了就索性直接在办公室对付一晚,第二天一早接着干活。”

“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

这句承诺,历久弥新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30年,是艰苦创业的30年。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者,在这里谱写了壮丽发展诗篇。

“在这片热土上,我们的企业快速发展,不断地在行业领域完成突破。”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落户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成立于1993年12月的九源基因,几乎与开发区同龄。1995年落户开发区后,1996年便实现厂房开业投产。

可以说,企业是与开发区共同创业、共同起步、共同发展的。

如今,九源基因已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

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开发区在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我们的开发区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我们都是企业家们的服务员。”早期开发区的建设者说。

30年来,一批批企业落户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和本土优质企业。

“开发区发展了,我们也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本地居民丁大姐总是感叹,发展太快了。

30年前,本地居民多数靠务农或在镇上工厂打工。而开发区发展的这些年,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变多了,创业机会也多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这是开发区建设初期,给予这片热土的一声承诺。

这是一片无数劳动人民用血与汗浇灌出来的围垦土地,是向钱塘江“要”来的土地。“每一方、每一寸土地都不敢怠慢,要发挥出发展的最大价值。”

这些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公场地搬迁了三次。

以这幢二层小楼为起点,到三号大街六号路口,再到金沙大道600号,直至江东的青六北路499号。每一次搬迁,都意味着一次新的出发。

如今,钱塘新区这座杭州东隅的新城,已屹立在钱塘江的两岸。

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与使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