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木
近日,青岛出版社出版了《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书的作者叫陈明福,宁波北仑人,原海军大连政治学院专业技术四级教授,他有51部著作,其中已出版41部,尚有10部待出版。我听到这个消息,既感到欣慰,又深感悲伤。一幕幕往事浮在眼前……
(资料图片)
陈明福生于1937年8月,1958年考入大连海军指挥学校,在舰艇及机关担任过军事、政工干部,1981年调入海军政治学院从事教研工作,业余兼顾创作,著作等身,德艺双馨。
我是1987年在海军东海舰队机关工作时,认识陈教授的,那时,他来东海搞调研,我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后来,他竟成了我的良师和忘年交。
坚韧、正直、精进、乐观,是他的性格特点。
1990年,陈明福因工作任务来普陀山调研,下榻在基地海军一招,彼时,我已调到舟山工作。在普陀山,他发现这里的农民,大多围绕佛事忙碌、谋食,岛上香火气息越来越浓,一些农田却拋荒无人打理,心里沉甸甸的。返回招待所时,我去看他,聊起在普陀山的见闻,这位穷苦出身、从小躬耕的老知识分子,忧心如焚,忐忑不安。回大连后,他写了两篇随笔《说“豪华”》《毋忘“稼农为本”》,搁置沉淀一段时间后,就试着投给《人民日报》。
未承想,不久《人民日报》评论部就来电告知陈明福,《说“豪华”》一文已编排,这消息,让他心里像灌了一瓶蜜,眉角含笑,脸泛红光,有一种快乐涌动在心间。
此文还被报社评为年度征文二等奖,令人羡慕不已。
由此,激起了陈明福胸中“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创作豪情,一发不可收,短短几年,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刊发表言论40余篇,内容多是忧国忧民,怜贫惜弱,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弘扬正气,一吐为快。
之后,他担纲重大题材写作任务,把兴趣转移到纪实文学创作上来,先后创作出版了《“重庆”舰举义纪实》《雷锋式团长刘德全》《中国历代女兵》《潜艇史话》《世界大海难》《朱可夫兵法》等。
2000年3月,年届63岁的陈明福退休了。宣布退休的这天晚上,他辗转难眠,时间都去哪儿了?人生还没活出滋味来,咋一眨眼就老了呢。
这时,有乡党对陈明福说,如今,农村老家山清水秀,空气好,建议他把旧屋改造一下,常回家看看,散散心,养养老,为长寿而奋斗。
陈明福在想,像他这个年龄,在日本,许多人还在上班呢。而美国人,还在竞选总统。浪漫的法国人呢,说不准还在筹备婚礼呢!在写作者眼里不应该有“退休”两字,他排了两个计划:一个是创作计划。决定从头再来,从中华名舰系列到中华历史名人系列,写出无愧于海军,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来,丰富民族文化。一个是健身计划。坚持每天游泳锻炼2小时,雷打不动,他心里清楚,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硬朗的身体素质,要支撑和完成艰巨的创作任务无异于痴人说梦。
陈明福生活清淡,不慕虚荣,厌恶浪费,吃穿住都不讲究。写纪实文学,除了查阅大量资料外,还需外出采访,掌握第一手鲜活素材。为节省经费,他往往住最简陋的旅舍,吃粗茶淡饭。有一次在西北采访,他朋友请客,餐毕有不少剩菜,他让服务员把剩菜打包,第二天再吃,节俭的结果,让他闹了好几天肚子。退休之后,他除了写作和健身,没有别的嗜好。
记得是2013年,我去大连出差,给陈教授打了个电话,希望能够和他见一见面。不巧,他在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便问我住宿地点和离开大连时间,由于不了解他的活动安排,我也没抱多少见面的希望。
孰料,在我离开大连的前一天傍晚,有人敲我宾馆的房门,开门一看,我霎时愣住了:“哈哈,这不是陈教授嘛!”
离别十多年后的再次会面,受他这一份热情的冲击,真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我注意到,虽然岁月给他的两鬓添加了许多白发,但他执着、乐观的特点依然没变,一腔宁波口音,与舟山话没啥差别,听上去特别亲切,且身板挺直,精气神十足。
我忙请他进房,泡了杯茶递给他。
“您不是在北京开会吗?”
“我提前离开了,你好不容易来次大连,我们得见见。”他的话,让我感动不已,就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陈教授突然问我:“你还在搞业余创作吗?”
“自从部队转业后,搞行政工作比较忙,一没时间,二没心情,已搁笔十多年了。”我说。
“不应该啊!再忙,笔不能放下!从前,我经常看到你在海军《政工学刊》发散文作品,很有生活气息,很感人啊!”
“今非昔比了。”我呵呵地笑。
“你笑什么呀,写纪实作品,最近我写了《湖南出了个左宗棠》,湖南电视台与有关方合作,拟拍电视剧,还有前两年我写《沧桑旅顺口》,大连《半岛星报》以每天一个整版的篇幅,连载了一个多月,几十家网站转载。《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还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奖。我这把年纪都那么拼,你不写,太可惜了!当官都是一时的,而写作可以陪伴你到生命的尽头!”
那一晚,我们聊得很开心,握别时,已近深夜。
翌日一早,我就离开了大连。
返回舟山后,我琢磨着他的话,在工作之余,重拾起搁置多年的笔。之后,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至今,已先后出版了9部文集。
每当我有文章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时,他看到后,会通过微信对文章进行点评,给我以极大的鼓舞。
生命不息,写作不止。陈明福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和顽强的意志,一部部传记、纪实文学作品,犹如井喷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有《焦土血港》《海疆英魂》《蹈海之路》《沧桑旅顺口》(上、下册)《左宗棠传略》《苏东坡大传》《杞忧集》《古今海战》等,还写出了电影剧本《左宗棠西征》,如此旺盛的精力和横溢才华,让许多人惊讶不已。
2017年是陈明福80大寿,他的得意弟子、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三大奖得主、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锦庚,为恩师立传,专门写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器晚成》,作为生日贺礼敬献给老师陈明福时,他动情地说:“有这一本书,我死可以瞑目了!”
我一口气读完此书,深感作家文采斐然,内容翔实,可读性强,师生情义可见一斑。正如一篇评论所言:作品缘起师生情又超越师生情,具有更为阔大的社会意义。《光明日报》《文艺报》都刊登了有关内容,一时传为文坛佳话。
2022年元月3日,陈教授在电话中告诉我,他现有司马迁、司马光、唐太宗、韩愈、柳宗元、王维等11部古代名人大传已完成,未能出版,出版意味着自己贴钱,靠退休工资贴不起啊!
我坦言道:“老先生呃,您花了那么多精力,创作这么多名人大传,精神可嘉,但创作得与市场接轨啊!出版不了,意义何在?”
他呵呵地笑道:“一些历史名人有争议,如左宗棠。但仅凭他用贷款筹军饷,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国土,就应大书特书。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不能忘了这些先贤为国家为民族所作的贡献啊,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镜明得失,我们有责任将其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让爱国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至于出版嘛,但愿以后有机会。”
时隔不久,陈教授又告诉我,他用时半年,埋头阅读了几百本书,涉及465个历史人物,97起历史大事件,用古风歌行写了500首诗,其中,有18首诗入选由中国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人名作》一书,此书收录当代七位名人作品,有书画界启功、吴冠中、沈鹏、詹建俊、卢禹舜、孙晓云,而诗作只选了他的作品,可见对他诗作的厚爱。
2022年7月20日,陈明福将湖南摄制的左宗棠专题片《天地正气家国情怀一一左宗棠的爱国精神与治家之道》发给我观赏。
他在微信中告诉我,这个专题片脚本是他2017年写的。彼时,他已是耄耋之年,为了写好这个脚本,他利用出国考察前仅剩的7天时间,乘飞机从大连到长沙,住在宾馆,每晚仅睡三四个小时,苦干六天六夜,完成脚本初稿。以后又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与制作方进行商讨、打磨、定稿。其只争朝夕的干劲,像个拼命三郎,片子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
当人们夸赞此专题片时,陈明福还有点羞羞答答的,他对我说:“不好意思转发到微信群的朋友圈。”
“有啥不好意思呢?”我追问。
“恐怕被人说炫耀自己啊!”他的回答让我讶然。
接着,他又说,不少人都参与脚本讨论修改,是集体智慧的凝结。
“好东西需要分享的,藏着掖着干嘛?我朋友圈中,有人烧个好吃的菜肴都分享炫耀一番呢。”因为是良师益友,彼此都了解,我说话也没大没小的。
“哈哈,难为情,难为情,不示人!”
陈明福就是这么一个学富五车又十分谦逊的人。
2022年8月8日上午,徐锦庚先生来电话告知,陈明福教授于8月6日在大连傅家庄海域游泳时,突发疾病身亡,享年85周岁。
这噩耗,让我震惊不已,悲伤万分,热泪一次次滑过我的脸颊。然,因疫情影响,我没能前往大连与陈教授作最后的告别,留下遗憾。
藏克家有诗云: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陈明福教授那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家国情怀,那种为贫者言,为弱者呼,洁身自好,拼命硬干的执着精神,那种铮铮铁骨的知识分子风骨,真可谓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位踏浪西去的良师益友,在我心中,他永远活着。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