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 高路
35岁危机还悬在职场上空。据澎拜新闻报道,最近有人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设置了30岁的“年龄上限”。不少求职者感叹“35岁的中年职场危机提前了”。
30来岁正值壮年,事业渐入佳境,就被职场嫌弃了,报道一出难免让职场中年人寝食难安,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焦虑,从新闻报道可以看出,设置30岁上限的多为美容美发、服饰和时尚快消品等行业。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这些职业并不能代表一个社会的普遍认知,但“嫌老”、中年人工作难找,容易遭遇职场年龄歧视确实是职场普遍现象。
从工作强度说,除了一些重体力活以及一些特殊行业,大多数职业其实对年龄并不敏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连建筑工人都在告别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多少行业是年轻人能干中年人不能干的呢?即使工作强度比较大,如果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一周四十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兼顾工作和休息,多数人也是完全能胜任的。
至于一些企业心心念念的所谓文化、活力等也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点,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优点,年轻人有闯劲,敢挑担子,中年人社会阅历丰富,有担当能担当。所以,单以年龄论,是非常不科学的。不止年龄,性别、籍贯、民族等都不应该成为职场歧视的理由。
就整个社会而言,反对职场歧视的道理很简单,得让劳动者有公平就业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如果甘蔗只取最甜的一节吃,那其他人怎么办?正当壮年却求职无门,社会投入大量资源培养起来的人才一身所学无处施展,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将大量中年人推向社会,也会制造社会焦虑恐慌情绪,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会需要倡导一种理性的用人观念。我们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了,长远来看,职场平均年龄一定是逐年上升的。大家都要看到这样的现实,提前适应社会转变,一味追求年轻化并不明智。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一种模式,养成了依赖而已。服饰时尚就一定是年轻人的专利吗?美容美发就不能看到中年人的面孔吗?我看未必。
当然,一些企业在年龄上做文章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苛刻的劳动强度要求。这就是我们应该共同反对的了。一些企业爱的不是年轻人,而是加班,是他们年轻的身体可以承受更多的透支。这无疑是非常自私,也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劳动法应该有所作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