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海盐有人捐款4万元,直到老人离世才真相大白:原来“无名人”是他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8年前海盐有人捐款4万元,直到老人离世才真相大白:原来“无名人”是他

来源:钱江晚报 2023-01-18 19:21:13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资料图片)

潘金林去世的当天下午,嘉兴海盐县秦山街道秦兴社区原党总支书记沈汉忠来到他的家中,带来奖杯、证书,还有一张公益捐款发票的复印件。至此,藏在沈汉忠心中8年的秘密,终于得以说出。

这8年来,不止一个人问过沈汉忠:“无名人”到底是谁?

秦兴社区有位“无名人”,于2014年定向给秦山街道敬老院捐款4万元。当年,这是海盐全县个人慈善捐款金额最高的一笔。每当沈汉忠忍不住想全盘说出的时候,脑海里总会闪过那个场景——潘金林从凳子上站起来,握着他的手:“我是心甘情愿捐这笔钱,任何人都不能讲。”

这位“无名人”就是潘金林。从流浪孤儿,到工厂员工,再到退休老人……他的一生,以坎坷开端,以圆满结束。4万元捐款,饱含着他的一份感恩之情。

1】一辈子“抠门”的他捐了4万元

在海盐县秦山街道秦兴社区,很多人都知道潘金林,尤其是社区干部。今年,老潘已经97周岁,是社区最长寿的老头。可惜,他没能跨过今冬这个坎,1月10日因病逝世。

一直关注老潘状态的,还有沈汉忠。他常常跟人打听,老潘最近怎么样了?人家都以为,老潘年纪大,所以老书记特别挂心。只有沈汉忠自己知道,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说实话,我内心一直挺难过的,总感觉对不起他。”1月10日那天,得知老潘过世,沈汉忠赶紧拿着证书、奖杯、发票复印件,来到了他的家中,“这些东西,8年前就该给他的。他走了,我一定要说,要一五一十地告诉他的家人。”

直到此时,老潘的四儿一女,才知道父亲深藏的秘密——2014年10月16日,89岁的潘金林,定向给秦山街道老人院捐款4万元。

“说实话,我们都很惊讶,因为他平时太抠门了,生活也很节约,想不到他会做出捐款的事,而且数目这么大。”儿子潘生明坦言,父亲在钱的问题上,口风一直很严,“过世之前,他存了多少钱,退休工资有多少,我们姐弟一点都不知道。”

在家人眼里,潘金林节俭了一辈子。他只抽三五块一包的香烟,衣服、鞋子破了就补,舍不得买新衣服。有村民曾看见他捡过垃圾桶里的鞋子。“看着还好,拿回去擦擦鞋油可以继续穿。”

“做人要种花,不能种刺。”这是老潘生前常对子女说的话,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对自己抠门的他,对别人却很大方。儿子说,父亲烧了红烧肉,会给一公里外的孤寡老人送去一碗。子女了解他,从不多说。“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不得人家受苦,心怀悲悯。”

老潘已四代同堂,直到去世,他也没有将秘密告诉家人。

“走之前,他只跟我姐说,让我们姐弟要团结,其他什么都没有说。”看着沈汉忠送来的证书、奖杯,家人无不感动,尤其是孙辈一代,“最大的孙子都已经40多岁了。大家都很感慨也很自豪。”

2】这是一个藏了8年的秘密

虽然过去了8年,但潘金林联系自己想捐款的一幕幕,沈汉忠还记忆犹新。

那是2014年9月的一天,潘金林第一次联系沈汉忠,想让他到家里一趟。

“我去了,他说想托我一件事,要捐点钱。”那时秦兴社区成立慈善工作站,打算组织一次募捐,沈汉忠心里想,老人想要捐个五百一千也挺好。

谁知道,老潘一开口,就是要捐4万元。

“他家条件不是太好,老人退休工资也不高,所以我委婉拒绝了,让他再考虑考虑。”彼时,潘金林已经89岁,身体不大好,即将去住院,沈汉忠甚至觉得,“他是不是老糊涂了?”

没想到出院后不久,老潘又给沈汉忠打来电话。“他让我中午去一下,又提到了捐款的事。”这一次,老潘态度更加坚决,“他说钱是肯定要捐的,已经想好了。他自己跑来跑去不方便,如果我不收,那他到时候扔也要扔到捐款箱里。”

说实话,对于老潘的举动,沈汉忠起初并不理解,也忍不住问他,家里还有四个儿子,家庭负担并不小,为什么要捐这么多?直到这时,沈汉忠才知道,话不多的老潘,原来内心细腻。

“他说,自己以前是个孤儿,要饭的,是党和政府给他安排了工作,让他有了现在的好生活。”老潘的这份感恩,朴素真挚,也让老党员沈汉忠动容,“他说四万块钱留给儿子,一人分到一万,他们也富不了多少。”

沈汉忠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2014年10月16日,老潘把4万元交给了他。“我让他写个纸条做记录,要有人名落款,他说不能写自己的名字,就写‘无名人’。”那时,秦山街道叫长川坝乡,老潘写明要把这笔钱定向捐给老人院。他就坐在那条补了又补的凳子上,递给沈汉忠纸条时,站起来跟他握手,“让我一定要保密,任何人都不能讲。”

当天中午,沈汉忠就赶到海盐县城,把这笔钱交给了慈善分会的工作人员。“这么大一笔钱,对方肯定要问我,捐钱的是谁?我答应过老潘,绝对不能说。”

老潘也许不知道,或许也不在意这些虚名,那一年,他是海盐县个人捐款最多的人,县里有过表彰,还颁发了奖状、证书。“村里来问我,镇里也来打听,但我忍住一直没说。”保守秘密的8年,让沈汉忠觉得,对老潘是一种亏欠,“他应该听到一句谢谢。”

3】原来他是这样的老潘

在秦兴社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潘金林匿名捐款的事,他们感慨于,节俭的他会捐出这样一笔巨款,但联想起他的为人,又并不意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潘金林是村里的困难户。

“以前,我们家是四里八乡有名的穷。没有地方住,这里搭一个房子,那里借宿一下。大哥跟我们回忆,12岁那年就搬过好多次家。”潘生明说,现在住的地方,其实也是外婆家的房子,“我爸爸是杭州人,但是爷爷去世得早,他是个孤儿。”

相比子女经常要跟着搬家,潘金林的儿时更为艰难。晚上没地方睡,常常只能睡在凉亭里。无家可归的他,一路放牛、打工,流浪到了海盐。后来,统一户口办理后,潘金林成了居民户口,被安排在了海盐的烟糖公司管理仓库。在这里,他结婚生子,有了四儿一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家靠他微薄的工资,生活依旧过得艰苦。

不过,潘金林工作勤奋,获得了很多先进,也拿回了很多奖状。如今家里还剩下3张。“大多奖状都用来纳鞋底打样了。”

在秦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宋利军印象里,老潘为人正直。

“村里办过集体企业,是一家石料厂,看他们家生活艰难,就让退休后的老潘来管门口。”宋利军说,那时候拖拉机超载严重,一车常常塞了一车半的石料,“别人给他递烟,他都不收,一定要把石料卸掉,按照标准出厂才放行。”

老潘能享受医疗报销,有一次老伴生病想拿他的医保卡用,他死活不同意。“他说医保只能是本人享受,家里人用,那就是违反原则的。”为此,夫妻俩还大吵了一架,最后老潘自己偷偷拿着钱,给老伴买了药。

有一个画面,宋利军记忆深刻。社区干部经常走村串户,有时候路过老潘家,就能看见他搬个椅子在外面晒太阳。

“看见老人家,我们会上去跟他聊个天。知道他抽烟的,会递烟给他。”村里人一般抽十来块一包的香烟,但老潘节省,只抽三五元的,“别人递给他香烟,他从来不接。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香烟差,不想占别人便宜。”

潘金林走完了他的漫长一生,有人遗憾于他生前没有听到“谢谢”,但对于老潘来说,这些做过的事,做出过的选择,都已不留遗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