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护士烧到39.2,看了眼温度计又淡定回到工作岗位……这群人一直在坚守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发热门诊护士烧到39.2,看了眼温度计又淡定回到工作岗位……这群人一直在坚守

来源:钱江晚报 2022-12-23 10:21:1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金南星 记者 张冰清


【资料图】

“一线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奋力坚守,他们的付出应当被看见、被尊重,请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和关爱!”

这两天,“人民日报”微信号发布的《微倡议:对一线医护多一份理解和关爱!》一文刷屏了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朋友中,大部分都是医务人员和医护家属,这是他们赤热的心声。

的确,近段时间以来,浙大四院发热门诊、急诊和各重症监护室、各个病区都在持续超负荷运行。

发热门诊是应对疫情冲击的第一线,近段时间以来,浙大四院发热患者数量翻了10倍以上,日均门诊量远超过1000人次。

为了全力保障就医需求,医务人员已经忙到“冒烟”,一个个变成了“宝娟嗓”,大半的发热一线的医护人员已经病倒,还有许多拖着烫手疲惫的身躯坚守在岗位上。

实际上,近期各大医院的情况都相差无几,医务工作者们都在努力克服困难,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坚守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

面对与日俱增的发热门诊患者,浙大四院党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举全院之力全力保障发热门诊。

“前几天来发热门诊的时候,排了两个小时,今天又带家人来看病,只等了不到20分钟就轮到了,感觉到了医生多了很多,变化很快。”市民王先生一周之内来了两次发热门诊,深刻地感受到变化,并为医院的行动力和效率点赞。

院领导、科主任带头“顶班”:“能多看一个是一个”

“家里测体温最高几度?”

“最高是39度。”

“昨天最高几度?”

……

浙大四院发热门诊10号诊室里,医院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凯正在给发热患者看病。

“我们员工里约有20%出现不同的感染症状和阳性的情况,而发热门诊的患者10倍增长,医疗资源也非常不足。我是呼吸科医生,发热门诊也是工作的一部分,SARS的时候我当时在浙医二院,我是全院第一个看发热门诊的,这是我们应尽的一个职责。”

一大早,王凯院长协同医务、护理、院感、信息、后勤等各战线的负责人,深入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调查实际运行状况,了解患者和职工的困难和需求,通过现场办公优化就医流程、加速解决问题。

抵达发热门诊后,王凯院长临时决定亲自坐诊,不光光只是为了给患者看病,更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对发热门诊的运行“把脉”,做进一步优化。“一个上午看下来,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信息化、标识标牌、流程的等等问题急需改进优化。”

目前,医院信息科正在积极优化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完善诊室叫号系统、增加叫号屏幕等等一系列细节,进一步优化发热患者就医体验。

等到下午,徐志豪副院长又接力“顶班”,缓解发热医生的压力。徐志豪副院长发现,许多患者并不是真的需要来到发热门诊,从专业角度提醒出现发热建议先居家观察。

因为冬季本身就是各种呼吸道病原体较为活跃的季节,近期出现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了新冠。“如果是轻型新冠感染者,比如有点咳嗽,中低热,这种轻微症状不需要用药,高热38.5℃以上或咳嗽影响到睡眠、生活等,可以用退烧药、止咳药等进行对症处理。”

在儿科发热门诊,科主任马鸣、李中跃主任医师等专家纷纷“顶班”,坚守在发热一线。

“上一批发热门诊的儿科医师基本上全军覆没,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我们顶上来,能多看一个是一个!”

马鸣主任特别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全家熬夜来排队,儿童发热门诊无论是前半夜还是后半夜人都很集中,建议尽量白天带孩子前来就诊。

“不是被上班强度累哭,而是被坚守的他们感动哭……”

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台,护士们的嗓子基本“全废”,全部依靠喇叭才能实现大声“输出”。

张嘉会护士也在其中,拿着个大喇叭的她经验老道,三下五除二,迅速把一涌而入的患者安排的明明白白——

“你去门口建档再来”

“你去1号诊室门口去等着叫号”

“你去门口小木屋取药……”

转个身的功夫,发热门诊医师王铂来到她跟前,说自己过来量了个体温。“38度”,看了一眼体温计,他淡定地回去坐诊了。

又转个身的功夫,只见张嘉会给自己也量了个体温。“39.2度”,淡定地看了一眼的她又忙开了……

她说自己感觉还可以,顺便还指了指边上的同事,“诺,这两个也发烧着,坚持坚持就到下班了。”

发热门诊护士长朱春婷说,每天都会在工作群里一遍遍提醒,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有任何不舒服要及时汇报。

“我们的胡玉临护士和李可心护士发现轻症后,也一天都没有休息,坚守在岗位上。我们的嘉会高烧以后,和我说吃了药已经好了,明天要继续上班……”

“很多时候不是被上班强度累哭,而是看着自己身边一群小伙伴们克服困难、克服恐惧坚守着,鼻子就酸酸的,眼泪熬不住就下来了……”

特殊的8号间和9号间

发热门诊的8号间和9号间仅有一墙之隔,坐在里面看诊的分别是神经外科的王铂医师和耳鼻咽喉科的侯佳琪医师。

他们是夫妻,更是“战友”。科室抽调人员支援发热一线,他们纷纷接下任务。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和老人,夫妻俩又默契地搬出自己家。

这一次他们选择“联合作战”:“需要我们,就该上!” “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无他,这是医务工作者的天生默契。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发热患者容易出现焦虑,以及一些流程的不完善等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医护人员的“摩擦”,“我们希望希望广大患者朋友,能够保持尽量理智和冷静的沟通,能够给予多一份理解、倾听和支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