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间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识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浙江人文地理|浙江安息香:林间小仙子,藏在深山人未识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4-25 14:05:0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晟 通讯员 曾小翠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而富春小三峡,则是富春江最精华的所在。自杭州建德梅城三江口至桐庐七里泷,全长约24公里的江面,自上而下分为子胥峡、子陵峡、龙门峡三段。船行其中,夹岸嵯峨,谷深林密,远山近水,秀美绝伦。“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清人刘嗣绾的诗句,描绘的便是这里。

4月中下旬的一个周末,我们自梅城登船,驶入这片南朝吴均笔下“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去寻访一种鲜为人知的植物。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它平淡无奇一如山中寻常的灌木;但春末短暂的花季,会猝不及防地绽开一树繁花胜雪,纯白的花朵在雨丝中晶莹剔透,娴静优雅如林间仙子。它的脾性,也如仙子般傲娇:仅在浙江有发现,仅分布于建德林场泷江林区,仅存原生植株106丛;不但是珍稀濒危植物,更是浙江特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还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它有个仙子般轻盈飘逸的名字——浙江安息香。

【一】乘快艇、骑摩托、爬山道才见到这小小花儿

劈开碧绿的江水,快艇疾驰近半小时后,靠泊富春江南岸的坌柏码头。这里位于“小三峡”中的子陵峡,有建德七里扬帆风景区的一处景点——葫芦瀑布。舍舟登岸,先换乘摩托车向山谷深处行驶约5公里,再在石砌的山道上跋涉近半小时,才能抵达浙江安息香的原生地——泷江林区桃花坞。

这块山涧旁百余平米见方的小小坡地,是浙江安息香的原生地点位之一,四周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清理过杂草落叶的坡上,生长着四五株不大的小树,高四五米,矮的两三米,这便是浙江安息香。

乍一眼看去,树型有些像枫树,也有些像桂花。只不过作为乔木的枫树有明显的主干,而每株浙江安息香都从根部萌生出三四条枝干来,各自向上生长,呈丛生状态,特征上更像灌木。

晚来了几天,我们没能赶上浙江安息香的花期,只剩嫩绿的新叶缀满枝头。叶子椭圆形,无毛,边缘光滑无锯齿。

陪我们上山的建德林场副场长郑小军说,浙江安息香一般三月底开始开花,清明前后进入盛花期,“那个时候真的非常漂亮,站在树下,满树的白花,如同仙境一般。”郑小军边说边展示着手机里的照片:“但是盛花期只有10天左右,之后不用几天,就都落完了。长花同时也长叶,花谢了,叶子也就长成了。”

一番寻觅之后,我们总算幸运地发现了唯一一朵残存的白花,像铃铛悬在枝头。花冠银元般大小,六瓣基部合拢,中间有鹅黄色的花蕊。细嗅之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二】《红楼梦》中出现过安息香我们熟悉的白花油也来自安息香的果实

在植物分类学中,浙江安息香为安息香科安息香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在人文语境中,安息香则更多地与熏香和药用联系在一起。

安息,是汉朝文献对伊朗高原帕提亚帝国的称呼。丝路的开辟,为域外香料的输入提供了条件,安息香也于这一时期与迷迭香、龙脑香、苏合香等一起进入中国。由于最初系由安息国商人传入,故称为安息香。公元226年,中国的三国时期,帕提亚帝国被萨珊波斯取代,但安息香的旧称则一直沿袭了下来。唐代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记载:“安息香树,出波斯国……刻其树皮,其胶如饴,名安息香……取之烧之,通神明,辟众恶。”

古人认为安息香有开窍辟秽、行气活血的功用,临床多用于猝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晕等症。《红楼梦》第97回中,宝玉揭了新娘的盖头,发现不是黛玉,旧病复发昏愦起来,家人连忙“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神魂”。同时,它还有着丝绸般的温暖香味,能和各种香料完美融合。《甄嬛传》中,甄嬛与安陵容照着古书调制香料,也常有安息香的身影。

△安息香的香料

安息香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3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马来西亚和北美洲东南部,只有1种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周围。但事实上,作为香料和药材的“安息香”,指的是安息香属植物越南安息香的树脂,该属的其他植物是不产“安息香”的。这是一种高可达30米的乔木,别名很多,如泰国安息香、滇桂野茉莉、白花树等。它的果实榨出的油,就是我们熟悉的“白花油”。

而在中国境内分布的约30种安息香属植物中,浙江安息香是名录中的“后来者”:1983年才由黄淑美、于玲珑两位学者共同发现并发表,仅分布于建德林场泷江林区,是浙江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堪称“植物活化石”。黄教授发现它的过程,我们已无法考证。数年前,广西植物研究所在中国桂西南喀斯特地区发现的一个安息香属新物种,被命名为淑美安息香,以纪念这位已故的安息香科分类学专家。

【三】设立保护小区时原生数量仅10株鸟儿松鼠都喜欢吃它的种子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而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都极少的状况,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可存活种群,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种类。

2010年,建德林场以泷江林区桃花坞为中心,为浙江安息香建立了3000亩的保护小区,开展调查监测、抚育管理、采种育繁等工作。建德林场场长傅国林回忆,2010年设立保护小区时,原生安息香的数量只有10株,“以桃花坞已发现分布区域为中心,在2011年、2012年连续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又分别找到27株和29株,种群扩大到66株。对每株被发现的植物,都进行GPS定位,记录下坐标,下次再找就容易了。”

2018年,又幸运地在离桃花坞不远的一处山谷新发现了40株,总数增至106株——这就是截至目前浙江安息香的野外原生总群规模。

△浙江安息香保护小区

到处生长的野生植物,为何会濒临灭绝?植物学界通常认为有这些原因:一是全球变暖和局地气候变化,有些植物适应不了新环境;二是物种本身繁殖机制有问题;三是人为的开发导致生存环境片段化,植物基因交流被切断,繁殖数量也大大减少;第四,环境污染。

具体到浙江安息香,从事其研究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婷婷博士认为,它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幼苗期喜欢阴湿凉爽、阳光不直射、腐殖质丰富的小环境,但这样的环境又不利于它开花坐果,落花落果严重,严重影响自然繁殖能力。“浙江安息香是虫媒植物,需要昆虫授粉,但花期很短,又是在雨季,一场雨下来可能就没多少了。幼苗期它喜欢阴湿环境,但开展人工繁育后我们发现,在长成后适度的光照更有利于它的生长和结果实。”李婷婷说。

每年八九月的果实成熟期,浙江安息香会结出直径2厘米左右的蒴果,内含1~2颗深褐色的卵形种子。这时候,建德林场都会对浙江安息香进行采种。泷江林区主任陈小明说,浙江安息香的结果率有明显的大小年,今年结果多,明年就少,多的年份能采到两三百粒种子,少的年份如去年,只有几十颗。

就连这些,也是从鸟兽的嘴里抢下来的。“它的种子是含油的,鸟儿喜欢吃,老鼠、松鼠也喜欢吃,我们还曾经在松鼠窝里,发现过被储存起来的浙江安息香种子。”陈小明说。

△遗落的浙江安息香种子,上面有被啃食的痕迹。

【四】这种并不起眼的濒危植物为什么我们必须保护

为了让浙江安息香更好地繁衍,林场对部分原生地点位上的干扰树木进行了清理,改善林间透光性;对地表的杂草、灌木、落叶也做了清理,并适度松土,使安息香的落果能接触土壤,利于萌芽。在原生地,我们也的确看到每株母树下,都有幼苗破土而出,长成了二三十厘米高的植株。

但在李婷婷看来,这些幼苗有着先天的缺陷——天然群体生境片段化分布,群体内个体数量较少,存在近交和自交,并出现近交衰退现象,降低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我们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浙江安息香现存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样本都来自一个亚群,具有相同的祖先。”

群体杂合度低,核苷酸多样性低,长期近交或自交,后果就是“近交衰退”,极易造成后代的不育或弱小。因此,为了扩大浙江安息香种群,只进行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迁地保存、人工繁育和引种回归等措施。

在建德林场江南林区,一片面积7亩左右的田地里,栽种了一株株浙江安息香的树苗,小的一米多高,大的已经长到三米。这是浙江安息香的近地保护试验点。自2014年以来,部分人工育种成功的安息香被陆续移种到这里,总数已达700多株。与原生地的母树不同,在充足的光照、定期的施肥和抚育之下,人工培育的安息香更多呈现出小乔木的特征——有明显的主干,胸高以上才有分枝出现。

“每株母树都有单独的编号,各自的种子,育种时不能混在一起。引种回归时,确保相邻的植株来自不同的母树,确保新建种群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保持最大。”李婷婷说。

建德林场的傅国林场长告诉我们,2014年以来,通过种播、组培、嫁接,共繁育成功浙江安息香幼苗1050株以上,初步形成了原生地保护—人工繁育—迁地保护—回归原生地的良性循环。但在李婷婷看来,上千株幼苗对物种保护来说还是太少了,离松口气还很远很远。

△苗圃中的浙江安息香嫩苗

“对一种濒危植物最好的保护,是把它推向市场。无论是园林绿化还是商用药用,用得多了,就会自动帮它繁育,数量也就上来了。”李婷婷说,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银杏,这种常见的绿化树,也是大冰期后的孓遗物种。目前全球各地的银杏种群,几乎都可以追溯自我国浙江天目山种群,它们的基因相似度非常地高。也就是说,目前全世界各地的银杏其实都是从天目山传播出去的。“虽然原生种群单一,但大家喜欢,用得多,就形成了一种保护。”

但是目前,浙江安息香的数量还太少,还没办法向市场推广。“‘十三五’阶段,我们做的主要是保护,‘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尽可能让它的种群数量提上来,有了数量,才谈得上下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在李婷婷看来,花朵亮丽、树形优美的浙江安息香,其潜力远不止作为园林绿化树种供人观赏,“安息香属植物主要含有香脂酸类、木脂素类等成分,通常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治疗中风等疾病中都有应用。接下来,我们也将开展对浙江安息香药用价值的测定。”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保护这种并不起眼的濒危植物。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存原始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道理之外,其实也可以有更“自利”的理由:某个物种的真正作用,很可能是“养在深山人未识”,难保若干年后,它会被发现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一旦灭绝,就无法再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野生动植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家园。

【之前,我们记录了这些】

浙江人文地理|在淳安,遇见龙井祖庭,初识2000年老茶

浙江人文地理|沟壑层叠,仿佛置身火星表面!兰溪罕见3000多亩“红土沙漠”火了

浙江人文地理|爱吃螺蛳的你,听说过“耙螺蛳”这门非遗手艺吗?

浙江人文地理|春往夏来,只为等一山小野笋

【你的浙江,欢迎你来报料】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