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居家上班、网课,朝夕相处,一点就炸……杭州妈妈打来求助电话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一家三口居家上班、网课,朝夕相处,一点就炸……杭州妈妈打来求助电话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4-15 16:54:3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项喆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生活。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最近,有一些孩子在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上网课。紧张、担心、感动……各种情绪交织,不少家长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自己的不良情绪蔓延,一些孩子也有了情绪上的困扰。

朝夕相处,摩擦不断

今天(4月15日),是林女士一家居家隔离的第11天。

“清明小长假后,孩子就在家里上网课。”林女士聊起女儿的居家学习,声音里都是着急,“效率低,我都快急死了。要十多天不在学校学习,落下的功课可怎么办啊?”

更让林女士焦虑的是,女儿已经五年级,却还是“不懂事”:“每天开心地晒太阳翻闲书,没心没肺地说:太爽了,跟过寒假一样!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最近,因为多学少学的话题,她和女儿经常起冲突。

家长张女士最近也遭遇“家庭危机”。一家三口都要居家上班、上课,每天24小时相伴,摩擦不断。

“在家办公,工作量并没有减轻,而且随时随地‘待机’,一有空又刷到一些负面的新闻,整个人都不好了。”张女士说,自己脾气原本就急躁,丈夫居家了一周后,也很暴躁,一点就炸,夫妻俩已经吵了好几场。“昨天为了洗碗又吵了!我怪他洗碗机不肯买,现在一天要烧三餐,还要洗三次碗。三两句就吵上了,没控制住,我声音越来越响,他重重摔了房门。四年级的娃本来在安静做作业,被我们也搞懊恼了。”张女士说,事后自己也觉得为这些小事吵架真没必要,但最近的情绪控制特别难,很难调整。

有这些困惑和情绪问题怎么办?我们找来了专家来支招。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梳理了五大近期家长们比较集中的困惑和情绪处理问题,采访了两位专业的心理老师,这两位老师同时也对家庭教育很有研究。

杭州中学心理辅导站站长、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国家家庭教育高级督导师冯雁老师和杭十三中心理辅导站站长、家庭教育指导师周春飞老师给出了详细且实用的建议。

孩子独自在家网课,偷看视频

1.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最近孩子停课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却要上班。孩子一个人守着iPad上课,虽然他向我们保证不会偷玩,但好几次我看使用记录发现他根本管不住自己,偷着看视频,发了一通火,怎么做有更好的效果?

冯雁老师:家长的生气我非常理解,爱之深恨之切,也许发火能让孩子因畏惧有所收敛,但很可能不久就故态复萌。发火只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功解决问题。iPad在手又没有“监管”在旁,让一个孩子靠自觉管住自己不偷玩真是太难了(换成人也不一定有这样的自控力)。我们最终的目的并非不让孩子玩游戏,而是希望他能更专注用心在学习。心理学家威廉·詹姆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鼓励是最好的约束。既然有记录可查,不如就拿这个记录来发现亮点:“爸爸发现你今天玩游戏的时间比昨天少了**分钟,真好!说说你给自己安排了哪些更有意思的活动呀?”试试看,从一个批判者转为一个引导者,鼓励是推动前进的马达。

家长焦虑,一点就炸,影响到了孩子

2. 最近我们家突然成了管控区,没办法出门,在家办公工作量并没有减轻,再加上看一些负面的新闻,我们大人情绪也比较暴躁、焦虑,夫妻俩经常为一点小事吵架,一点就炸,也影响到了孩子,该怎么调整?

冯雁老师: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在于改变自己。也正是这份伟大无私的爱成为我们自我修炼最大的动力。因为疫情管控造成的各种困扰,身心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但若你感到变化过度了,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情绪难以得到有效的稳定或平复,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了孩子,则必须按下情绪暂停键进行调整修复。要知道孩子是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父母情绪稳定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力,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石。

给家长们一些小建议:

放下手机,只保留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消息的信息源。从焦虑的源头中抽离,让情绪放松下来,才能更从容地面对现状。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会加深我们内心的不确定性。

焦虑,很大程度是因为生活的失序。失去了秩序,失去了节奏,失去了掌控。所以,不如把精力着眼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整洁的家庭环境、可口的一日三餐、温馨的亲子沟通都是我们可以自己努力营造的。处理好身边的可控事件,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

珍惜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难得会有这样一家三口朝夕相处的机会,那就多创造一些爱的表达,除了各自工作学习的时间,多一些家人一起参与的活动,一起整理房间、一起做饭、一起运动,一起看本温情的电影,让当下的每一天都成为记忆力美好的回忆。

孩子竟有这样的想法,快气死了!

3.孩子听说同学被隔离上网课了,很羡慕,也想居家,不想去学校。他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坏了?我都快气死了!

冯雁老师:问问自己, 如果你也可以因为隔离不用上班,居家的工作量少于平时还工资照拿,你会不会很开心?换位思考,也许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吧。孩子思想单纯,只看到居家的自由,意识不到网课可能的低效,有这样的念头也不足为怪,千万不要给他贴上“坏”的标签哦。只要他行动上没有施行,有这样的天真想法让他说说也无妨啊。

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不如借此话题和孩子深入聊聊,让他自己谈谈正常上学和居家网课的利弊,挖掘一下他“明明羡慕却仍然坚持上学”的动力所在,予以高度的肯定,还可以让他尝试着能不能为居家的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说不定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亮点。

孩子居家学习说像在度假!没心没肺

4.因为疫情防控,孩子只能居家上网课,但是我发现效率低,效果不好。我都快急死了,落下的功课可怎么办?但孩子很开心,还没心没肺地表示“又有了一个假期”,我和孩子经常因为学习的事吵起来。该怎么协调?

周春飞老师: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一些家庭正在进行居家隔离。有的孩子听到不能去学校上学,而改为居家上网课特别开心,和家长焦虑无奈的心情完全相反,不在同一频道上。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共情之后的沟通才是有效和顺畅的。有些孩子对于居家隔离刚开始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家比学校更自由、更轻松,家长如果过度指责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可以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家庭成员都可以说一说对居家学习的看法,包括各自的心情、家长的困扰、孩子需要的帮助等等。把争吵行为转换成理性思考,和孩子明确这次隔离作为一个“额外假期”的同时,也是一个“特殊挑战”。父母找到自己的“焦虑源”——担心孩子在家无法安心学习,分析原因有哪些,比如居家学习没有学校氛围;作息不规律,学习效率低;环境干扰多,容易被电子产品诱惑等。找到原因再去解决问题,从弥漫性焦虑状态走出来。将关爱和规则并行,和孩子一起解决当下的困境。

A.调整学习环境

环境对专注力有很大的影响。居家学习不像学校有固定的教室、课桌,要帮孩子划分一个专门的学习区,或者固定学习点,千万不能穿着睡衣抱着电脑“葛优瘫”。要有——

固定的桌子,简洁干净

课堂用书、文具摆放整齐

远离手机、电视、零食等物品

上课时间内,不随意走动,远离干扰和诱惑

B.作息与学校一致

学习氛围和仪式感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从心理上唤醒自己。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孩子身穿校服,铃声响起,上课起立仪式后就正式进入课堂。在家中,也需要按时起床、吃早饭,换掉睡衣,穿好衣服,将闹铃设置成上课铃声,提早五分钟到书桌前,用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开启一天的学习: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今天的我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线上学习,我准备好啦!

C.制作“to do list”清单

每天早晨,孩子可以梳理今天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制作一份“to do list”(任务清单),记得每完成一项就把它勾起来,当这一天的各项任务都打满√的时候,孩子会体验到内心的充实感,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一天在家做了哪些事,对于生活的掌控感也随之而来。

每个人都需要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居家隔离刚开始,孩子可能会觉得轻松自由,但在家时间一长,容易出现情绪烦躁、焦虑不安等情况,到时候会迫切渴望去学校。所以家长需要调整好情绪,照顾好“神兽”,彼此理解,亲子关系才会海阔天空。

孩子初三,千头万绪,该怎么调整?

5.我是初三家长,最近很焦虑,一方面担心即将到来的体育中考,另一方面发现孩子被各种疫情的相关新闻影响,情绪不太好,复习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没法静下心来学习,我焦虑他模拟考考不好,同时,我还密切关注各微信群,关注各平台刷高中探校的直播,每天很紧张地记时间,生怕错过重要信息。最近感觉都神经衰弱了。我该怎么缓解、调整?

周春飞老师:

首先,请接纳情绪,适时调节。

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消极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所以首先要接纳负面情绪,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不需要内疚或者自责。但如果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压抑、焦虑、烦躁的状态,就容易引发一系列身心问题,所以我们也要及时觉察,学会放松,适时地进行调节。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蝴蝶拍技术,大家可以学习一下,帮助自己舒缓焦虑,以更放松和冷静的态度面对问题。

我们还需要情感支持,正向引导。

除了及时调整自我情绪,还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正向引导。当孩子在你面前呈现出“易激惹”状态,那是孩子因为外界各种负面的零碎的信息而感到焦虑的表现。孩子对于外界环境不可控感到恐慌,会用各种“作行为”向家长“博同情、求安慰”。此时,请家长们及时识别和接收信号,帮助孩子觉察自我,梳理情绪来源,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孩子的情绪反应往往会受到身边最亲近人的影响。当家长能镇定地、自信地面对困境,示范正确的应对方式,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支持。孩子可以从家长身上学会面对困境乐观向上、对生活永远怀抱希望等积极品质。

同时,关注当下,为所当为。

我们处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数以万计。我们要学会过滤信息,提高信息判断能力。不需要加入太多的微信群“道听途说”,这样反而会增加自己不必要的恐慌和情绪波动。在和孩子描述和解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时,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告知孩子我们已付出的努力,并对此充满信心。尽量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确定的、可控的事情上,关注当下,为所当为。

你是否也遇到类似的困惑?欢迎跟帖讨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