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许倬云:我跟大家共同努力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了,有些话要告诉青年人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历史学家许倬云:我跟大家共同努力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了,有些话要告诉青年人

来源:钱江晚报 2022-04-14 21:05:49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通讯员 汪星晨

“今天的发言是在病房里面,这是医院帮助我在家设置的病房。镜头前这个是电动吊兜,把我从轮椅升到床上,从床上提回到轮椅。我自己不能动,要靠机器帮忙。在这种情况下,我与各位共同努力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了。当然,每一句话都出自我的诚心。”

“我盼望此时此地走这一遭,有机会跟大家说这些话,使大家心里激动一点,本来平静无波的心里可以起个涟漪。小波浪可以造成大的潮流,推动大家不断地进步。”

图源:人物杂志

在《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序言中,他缓缓说道。

历史学家许倬云出生于1930年的无锡,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曾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台湾“中研院”院士,著有《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精神》《西周史》《汉代农业》等。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 格局与人类未来》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

许倬云已经91岁了。很多时候,他要和自己的身体作战。

他说,2021年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居然可以不疼痛了。这个是了不起的大事情,居然可以逐渐过比较正常的日子。“当然这也不是很正常,我上床下床还要用吊索吊来吊去,我必须要配合别人的时间,否则我上了床就下不来,下了就上不去。”

“我习惯于我内人来喂我吃饭,因为我不能自己拿勺子拿筷子了。我的身体一直不好,1989年的一个大手术以后就一天天坏下去,去年一下子跌到底了,今年稍好一点,就习惯了。”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也是在这样境况下完成的。

“我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在《十三邀》的节目中他说的这句话给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勉励。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许倬云圈了不少年轻粉丝。

在《人物》杂志的采访中,他谈到知晓很多年轻人通过《十三邀》节目开始认识他、喜欢他,他说“我没想到这么温暖的、热烈的反应,所以我就觉得我该尽义务了。”

他所说的“义务”是更积极地参与、回应现实。他相信年轻人,也能感受到当下年轻人渴望向他寻求答案。

在2022 年新年,许倬云录制了一段视频,说些想对年轻朋友说的话。

“世界如同过去一样,永远有许多难测的风云要来,你时时刻刻要准备自己面临风云,不要乱,不要慌。所以养成这个态度,你要常常想起来,要培养自己,你的欲望是不是完全能够实现?你的希望是不是可能在那里,还是你的欲望根本不能实现?或者希望不在那里?”

“年轻人,我想说不要习惯性地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以下是许倬云先生的讲述,小时新闻经授权发布(内容有删节):

“十日谈”的课程进行了十个星期,讨论的主体是中国文化问题。每一次的讨论,实际都以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正在发生的疫情作为背景。这次的总结谈话,希望大家注意到这个大动乱将会带来的全球性恐慌。

在全世界惊慌失措的局面之下,如果我们将世界问题和中国问题合在一起看,中国能不能在世界混乱之中独善其身呢?中国能不能更进一步,想想如何帮助世界其他民众,大家共同缔造一个真正和平大同的社会?

这个是我所盼望的。当然,这个愿望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要花很长久的时间。担下这任务,完成这任务,是我对中国、对大家的盼望。

我这一生生在中国,长在外国。我接受的学校教育前半段在中国台湾,后半段在美国。我的研究生涯几乎有三分之二在美国, 三分之一在中国台湾。看上去我的生活是流离失所,但也因为这种“流离失所”,我对各个地方都有一些自己看出来的问题。

我愿意跟大家一起讨论,让大家指出我所讨论、想要提出的问题其困难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当下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应如何避免许多盲点,使我们中国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一步步实现真正的日新月异,让人类关怀逐渐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我想提出一些过去没讨论过的课题,那就是地理环境、人群结构、经济历史以及群体互相接触时彼此采取的态度。这些是历史上的人类从小社群、一个个家庭亲属集团或者是共同生活的集团,逐步走向世界大同的过程。每一个国家或族群在历史上都有过一定的阶段和经历。阶段不一样,类似的事情也不一定以同样的方式出现,也不一定会以同一个方式去处理。但世界永远处在变动状态之下,如《易经》所说,“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相。所 谓“易”和“不易”,“易”就是变动,“不易”就是不会改变……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改变的事实就是我们经常不得不改变。我们唯有以这个预设的条件为前提,才能够不断考量“世界永远不变化”的“教条”。世界上重要的宗教,没有一个不是经过一次次经历改革,才发展而成其面貌:任何论述体系,都需要因时、因地的修正,才能适用于当时当地人心的需求,解答当时当地人所面临的疑惑。

我盼望在“求知”这个行业里的同仁永远记得:我们追求的是知识,但知识提升更高层次才是智慧。仅凭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许多人的智慧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文化的潮流。

在文化潮流的进展中,还要让它永远开放、不断修改,而不是走到尽头、走到终点站。

到终点站的时候就是我们下车的时候。这辆列车要继续往前走,必须要保持文化的动力。这就需要国家提供开放的环境, 能够拥有自由的胸怀,持有对己诚实的态度,这些是学术界必须信守的原则。

在这些原则上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个人所知、所能贡献给大家,经历综合、比较、推演,做进一步的寻找和研究。这样我们才能使知识引导我们的生活,以生活引导我们的生命。

我们读书人读书不是为学位、不是为地位;读书是为生命,读书是为自己“求心之所安”。

我盼望此时此地走这一遭,有机会跟大家说这些话,使大家心里激动一点,本来平静无波的心里可以起个涟漪。小波浪可以造成大的潮流,推动大家不断地进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只有不息的自强,才是真正的健康和健全。

(题图:来自腾讯新闻出品《十三邀》)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