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杭州不少学校都有一间特殊教室,没有书桌,没有黑板,也没有声声入耳的读书声,有时在里面上课的孩子只有一个,老师也只有一个。
这间教室被称为“资源教室”,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感觉统合失调……在这上课的孩子们都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在校学生。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杭州将大力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而建设资源教室,就是让轻度的特殊儿童走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
那么,这些孩子在这间特殊教室是怎么上课的?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还有什么需求?
3月24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在拱墅区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堂感统训练课。
大部分孩子都是感统失调
边玩边学边训练
卖鱼桥小学的资源教室位于教学楼四楼全纳教育中心,面积大约20-30平方米,比普通教室小一些。
教室另一侧是学校的减压教室和心理疏导室。
资源教室四周墙壁都铺上了防撞材料,地板上也铺着泡沫地垫,上面放着大龙球、蹦床、抱桶等在普通教室不太常见的器材,入口处还有一个木质滑滑梯。
入口右侧是一排柜子,里面放着各式训练器材及特殊教育相关书籍,里面还放着每周的课程安排以及课后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总结。
按照课程安排,每周一到周四,每天有5名学生来参与资源教室的课程,一周是20名。“一般都是在中午12时20分左右开课,一节课50-60分钟。”
陈洁老师和姚俊锴老师,是卖鱼桥小学全纳教育中心的心理老师,平常也是由他们负责给这些孩子们上课的。
3月24日这天的课程安排是,通过使用大龙球、三角凳,最终让孩子通过滑滑梯完成俯冲,“这个主要是为了锻炼感统失调的孩子,有助于刺激他们的前庭。”
12点20分,姚老师领着4名男生、1名女生走进了资源教室,今天的课程被分为了四关。
第一关,孩子们依次坐上了大龙球,通过老师的按压,会产生颠簸感。那么每次要按多少下呢?这就由孩子们出的数学题决定了。
“来,加减乘除选一个。”
“加法,4+7?”
老师并不会第一时间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感知按压次数,“老师按得次数对不对啊?”“对的。”
这也是通过一心多用,缓解孩子对颠簸最直接的感受。
第二关,孩子们趴在大龙球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体验俯冲的感觉。
第三关,孩子们坐在一个倒三角的凳子上,然后用双脚实现转圈,老师不时会提出“抬右脚”“举左手”等指令。记者看到,有个男孩,在老师要求举右手的时候,却举起了左手,但是很快就纠正了自己。
第四关,孩子们要趴在一个被放置滑板上,从滑滑梯上俯冲滑下。开始有老师的保护,后面就需要自主滑下,并完成掉头和滑回。
活动中,记者看到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刚看到项目就表达了害怕,在趴上滑板后还不停抓着滑滑梯的两侧,滑下后一直喊着“好刺激!”
在两次俯冲滑行后,男孩表示头晕了,陈洁老师说,“这就是前庭敏感的表现。”
慢慢的,孩子们都放开了自己,也能大胆地完成滑行。
13时10分左右,课程结束,孩子们都回到了班里,准备正常的下午课程。
家长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
资源教室使用趋于饱和
课程中,记者也看到有两个男孩完全不害怕。陈老师说,“这两个孩子属于前庭迟钝的类型,对于各种刺激的感官不明显,无论是敏感型还是迟钝型都是需要及时矫正的。”
陈老师介绍,人体的智力发展和动作发展是相关的,感统失调不是障碍,但是它会影响其他方方面面,比如在方向感、注意力上引起障碍。“如果不及时纠正,等孩子年纪大一点就可能发展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者血液障碍等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目前在资源教室上课的有20位感统失调的孩子,具体表现有:同手同脚、走着走着摔跤等情况,“他们都有医院出具的相关诊断报告。”
此外,在卖鱼桥小学还有4位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其中一位是自闭症,“对于他们我们都会制定个性化的特殊教育课程,并开展一对一的课程。”
卖鱼桥小学2009年就开始建设资源教室,2011年验收后启用,并先后获评杭州“市级示范资源教室”、浙江省优秀资源教室,2019年启用新校址时,现在的新资源教室一并启用。
“课程、场地、器材不断提升的同时,家长对特殊教育的接受度也是不断提高的。”陈老师说,孩子的矫正越小越有效果,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这方面的情况,“不排斥、不避讳,主动前往医院诊断并申请使用资源教室。”还有不少孩子因为好奇,也会申请体验,所以现在教室的使用趋于饱和,每周老师都要提前对下周的课程和名单进行排班。
此外,受限于场地和教具,现有的课程主要还是针对较大数量的感统失调孩子,对于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儿童人群,训练效果有限。“他们不仅仅需要肢体上的训练,还需要进行认知、社交等多方面的训练,这时候就需要去校外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进行更系统更有针对的康复训练。”
为此,卖鱼桥小学从2019年就联动拱墅区特教中心、杭师大附属医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特需学生们提供更精准、更专业化的个性化服务。
对特殊孩子的包容度有所提升
但主动申报的家长还是不多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现在家长和孩子对于特殊孩子的包容度已经大大提升。
“比如有个自闭症孩子,在一对一个训课中,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社交水平很低,经常答非所问。”陈老师说,这个孩子因为认知障碍,需要妈妈随堂陪读,“在平常的课程中,授课老师会特意给这个孩子设置问题,邀请他回答,而且我们还发现,无论这个孩子有没有回应,班里的孩子都会主动进行交流、帮助他。”现在,这个自闭症的孩子情况已经好转不少。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陈洁老师说,低年级的孩子并不会主动产生排挤、取笑等不良心理,“如果家长对特殊儿童产生排斥等不恰当、不合适的想法,孩子也会跟着学,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成长,都有不利影响。”
而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特殊儿童的家长。
有不少特殊儿童的家长,因为害怕还在在学校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歧视,在入学时并不会主动申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和家长保持积极沟通,引导他们看见问题并积极去寻求外部支持。。”
在这里,老师们也呼吁,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运动能力滞后或者行为有偏差,应该及时就医,使孩子尽早得到有效干预,“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课堂秩序,有利于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有利于孩子健康的身心发展和康复。”
缺少专职特殊教育老师
融合教育是未来发展方向
陈洁老师和姚俊锴老师,都是2020年来到的卖鱼桥小学,“我们是心理教师编制,学的也是针对普通学生的心理学专业,对于特殊教育都是半路出家。”
据小时新闻记者了解,按照有关政策要求,连续三年以上随班就读学生在8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可增编配备1名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但事实上,目前杭州所有普通学校(不包含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特殊教育老师,不少学校都是由普通学科教师兼职。
当然,这些老师都会经过由市教育局以及区教育局组织的特殊教育培训,并经过考试、实操等,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特殊教育相关的工作。
目前。卖鱼桥小学拥有三个专职的心理老师,陈洁老师和姚俊锴老师都曾获得过浙江省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基本功都是相当扎实,作为我校首席资源教师,学校的不少训练课程都是由姚俊锴老师亲自设计。”
但是,相较于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陈老师也直言,在经验上以及课程设置上都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特殊教育课程更普适一些,专业老师更针对性一些,也更有效果一些。”缺乏专业的特教老师,也降低资源教室的使用效果。
据悉,目前杭州市也正在积极推进的《杭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优化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资源教师配备情况,推动融合教育提升发展。
在采访中,陈老师也向小时新闻记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特教提升发展的主流意见,“目前不少城市都在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未来可能将会把特殊教育,放进普通教师的培训课程中去,当每个老师都掌握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之后,更能让这些孩子融入普通的课堂中,享受更好的优质教育。”
对于特殊教育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届时,小时新闻记者也将进行整理,转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融合教育提升发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