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潘骏 文/摄
炸串,可以说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我这一代人,回忆起小时候,小学门口总有一个老奶奶摆摊卖炸串,每天放学后学校门口,小摊就围满了学生。
当时就抱着“我全都要”的想法,好想都尝个遍,但小时候兜里“碎银几两”,只够买那么一两根年糕解解馋。待到周五放学后会用攒了一个星期的零花钱买几根里脊串,那叫一个香呀...
所以这刻在杭州芽儿骨子里的基因,让大家对炸串情有独钟。一旦哪里有炸串店被挖出来,这杭儿风就刮起来了。不远驱车一小时跑到萧山余杭的都有,更别说最近风很大的吴山奶奶炸串。
网传这老奶奶在杭州卖了20多年炸串,每当月黑风高夜,老奶奶骑着一辆小推车,游走于庆春路一带。有人扑空三次,有人冒雨走了一遍又一遍庆春路,有人顶着寒风苦等半小时……
最近这常“搬家”的奶奶,终于稳定下来了!在光复路便民点下了一家门店,店名就叫“吴山奶奶炸串”,简单明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下午三点半先来到店,三点才开业的炸串铺,已经聚集了起码20个人,队伍都排到了隔壁档口。看着炸串的并不是奶奶,我问了边上在排队的一对男女。
他们说,奶奶要天气好的时候,晚上会在门口推一辆车来卖。以前真是随到随买,现在排队也太长了。有一天晚上8点钟来排,排队的人才是夸张。
记者随即拨打了招牌上的手机号,接电话的正是奶奶本人。告知来意后,奶奶说让我五六点再来,现在她很忙的。等到5点的时候,记者再回到店门口,外摆的几个桌子坐满了人,前面等的还是20多个人。排队的队伍倒是挺有序的。等了20分钟后,终于可以从门外进入到了室内。
顺带说一句,因为门外是一条狭长密闭的弄堂,而且弄堂里有别的商家抽油烟机工作不到位,整个弄堂弥漫着一股味道,在店外排队的人纷纷在咳嗽。
进入店内可以看到两个大的透明食物橱柜,种类蛮多的,一个摆荤菜,一个摆素菜。荤菜的柜子上,还摆着藕片、油冬儿、淀粉肠等。想吃什么拿什么,不一会儿就堆满了整个托盘。
一人一托盘,轮到的时候,就把一托盘东西交给店里的工作人员,炸炸到是挺快的,5分钟的样子就好了。东西多的话,工作人员会依次给你两个盘,并告诉你这一盘的价格多少,让你先付钱,记者足足等了一小时才吃上。
这里再给一个小建议,如果想要在店里吃的话,建议两人前往,一人排队一人占座。
问店里的小哥,奶奶现在是不出来炸了吗?小哥说,奶奶现在就安心在家里串串。现在每天串的数量是之前的5倍了。
趁着等奶奶的工夫,记者吃了几串,品尝了一下,油冬儿和土豆片不错,其他诸如里脊、淀粉肠味道则是普普通通,但甜面酱的咸甜口那味儿对了。年糕加上这甜面酱,就是我童年的味觉记忆。
这里再给一个小建议,东西一定要趁热吃,现在天气冷,刚炸好的东西,拍拍照再凹个造型,时间一长,东西冷了,味道肯定没有热乎的时候好吃。
快吃完的时候,奶奶终于到了店里,她和家里的几个亲戚把串好的串,以及自己做的甜面酱拿到了店里。
奶奶姓潘,江苏人,二十多年前来杭州,就是为了帮小女儿忙带带外孙。等到小女儿稍微大点了就想自己搞点小事业做做。当时,拿了500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吴山夜市就卖起了炸串。第一次出摊就盈利75元,于是就这么开了20年。这小推车都换了十多辆过了。
奶奶也说道原先在吴山夜市附近生意也不赖,但是这3个月来吃的人突然暴多了。老是一辆小推车窜来窜去也不是事儿,有商业头脑的奶奶立马想到了得租个店面,好的店面找起来难啊,现在这个店面,奶奶足足找了两个月。
这突如其来的生意也把奶奶的工作时间都逼成了超长待机,早上7点就要起床去勾庄准备所有食材,还要做好甜酱、辣酱,都是奶奶一个人做的,大概得到晚上2点才能入睡。原先在单位里打工的儿子也辞掉了工作来店里炸串,有些时候自己的妹妹也回来店里帮忙。
就连隔壁卖猪肉的小哥都过来说,想要把自己的店面租给奶奶。
简简单单跟奶奶聊了10分钟,奶奶就说要回去继续串串去了,临走前还很热情地跟记者告别。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