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近日,南方气温起飞,据气象部门,昨天浙江全省气温纷纷已突破20℃,景宁达到了27.2℃。杭州西湖边人头攒动的游客也纷纷脱掉外套拿手里。
是时候脱秋裤了。
日前,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一书,作者侯印国讲到了秋裤保暖的简史。
开裆的秋裤
早期先民用动物毛皮制作衣服,后来发明了纺织物。衣裳的诞生相传是再黄帝时期。
东汉时人撰写的《释名》中解释“衣裳”:“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以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避障也。”上身的叫衣,依的字形就是会意造字;下身穿的叫裳,在出土的彩陶上的图案中,可以看到裳是类似裙的衣服。
先秦时代,“胫衣”出现了,这是穿在裳里面的衣服。胫就是小腿,“胫衣”可以理解为今天的长筒袜,用系带系到腰上,从脚背覆盖到膝盖。与裤子不同,“胫衣”两条腿各穿各的,不是裤子的穿法,类似袜子。
“胫衣”需要与裳配合起来穿,而且对坐姿有要求。《孟子》《史记》中有“箕踞”的坐法,臀部着地,这是一种失礼的坐法。但在保暖的功能上,“胫衣”算是早期的秋裤了。
“胫衣”渐渐演变成与腰部连在一起,这叫“绔”。东汉《说文》说:“绔,胫衣也。”
我们今天有成语“纨绔子弟”,纨是细绢,高档的布料,“绔”其实就是裤,有不同的写法,还写作“袴”,今天通用“裤”。
湖北江陵曾出土战国时的凤舞花簇绣锦袴,是比较精良的秋裤了,不过仍然是开裆的。南宋的一些墓葬中,这种开裆形式的单裤、丝棉裤都有。
裆部的合拢
开裆的“秋裤”是怎么有裆部的?
《汉书·孝昭上官皇后》记载:““光(霍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
权臣霍光把外孙女上官氏嫁给汉昭帝,希望上官皇后尽快怀孕。汉昭帝身体不好,太医为了阿谀霍光,告诉皇帝要摒弃云雨之欢,让宫嫔穿“穷绔”,避免皇帝临幸宫人。颜师古注曰:“穷绔有前后当(裆)”。
很多人认为,这是开裆裤变为合裆裤的开始,但书中认为并不准确。合裆裤应该来自少数民族的“胡服”。
考古中曾在新疆发现“皮裤”,是有裆的,来自西周同时代。战国时侯,赵王推行“胡服”,教练骑射,胡服开始进入中原,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胡服应该是合裆裤的来源。最晚到唐代,上衣下裳已经改为上衣下裤了。
作为舶来品的现代秋裤
合裆裤在新疆等地区更早出现,在全球范围内,这种裤子也是从高纬度地区推广开的。
15世纪,英国亨利八世喜欢穿奇装异服,他最爱穿一种马裤,羊毛材质,紧身、裹腿,这种裤子凸显腿部线条,渐渐流行。今天女性打底裤,可以看作这种服饰的演变。
正式的现代商业秋裤诞生在北美,秋裤的专利属于一个加拿大人——同样在高纬度地区——弗兰克·斯坦菲尔德。
在当时,之前的内衣样式是上下连体的,等于秋衣秋裤连着,扣子从领子一直到小腹,贴身保暖。1915年,斯坦菲尔德发明了上下分开的现代样式秋裤,并申请了专利。
今天,秋裤更加有多样性,加绒的、膝盖加厚的等等。
但今天的年轻人不爱穿秋裤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秋裤的必要性在渐渐消失,世界各国的年轻人都在渐渐抛弃这种可能影响体验和美观的服饰。比如日本,据说只有老年人才穿秋裤(当然,这与中国一样),女学生们大雪天一样光着腿。
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年轻人整个冬天都不穿,除非母亲逼ta。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