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倾听,谈信心、讲困难、谋对策,企业家讲得真切,有关部门听得认真,真正达到了“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共研对策共话发展的目的。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民营企业在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挑战。由于企业所在行业性质不同、发展程度各异,遇到的问题也各不一样,企业的诉求千差万别,纾困政策必须因企而异,不能“一药治百病”。比如,“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大、收益风险高,但存在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隐忧,急盼金融活水;制造业企业原材料成本、物流运费上涨过快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需要有关部门引导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一些正处于方向调整期而“求新求变”的企业,有可能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迟滞,亟待打通人才培养梗阻……能不能下好政策“及时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画像”。
“精准画像”是“精准施策”的前提。企业需求的“画像”不精准,纾困政策就容易从方向上跑偏,既容易错过为企纾困的好时机,也容易“一人生病、全家吃药”,浪费有限的财政资源。只有击中企业需求的“七寸”,企业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政策,就出台什么政策,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直击问题“七寸”靠什么?看材料、听汇报是基本的方式,但也要看到,光看材料、听汇报是不够的,因为材料在转呈流转的过程中,很多有血有肉的信息有可能被丢失。了解企业真诉求,还要深入企业和一线去“摸鱼”。只有多些深入企业或生产一线进行实地察看,或直接对话企业家,或听取员工的心声,或听听专家的建议,才能了解“真情况”,察看“真问题”。
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大半壁江山。各地聚焦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在确保政策辐射面的同时,也在针对性上下足功夫,各地各部门密集发布“地方版”“行业版”等各项针对性政策。近年来,部分民企遇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针对融资难民企,强化中小微企业贷款激励,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定向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营企业就是精准回应企业痛点的体现,它有利于让“融资的高山”变为“融资的平地”。在这方面,我省首创了民企融资会诊帮扶机制,针对基本面向好但遇到融资困境的企业,银行等信贷机构通过扩大授信额度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一旦了解到“真情况”“真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在落实一些普惠性、通用性的政策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行业、某些产业出台一些个性化的、具体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化解燃眉之急,消除心腹之患。既要解决眼下的、当前的一些问题,也要着眼长远,解决一些根本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公平的竞争环境、“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像水和空气一样,影响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如果在这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出台并落实一些“硬举措”,民企发展就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韩宗峰)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