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工改工,提升用地效率,已成为珠三角制造大市的发展共识。
浩瀚的伶仃洋,环绕着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等一众明星城市。这里是中国灯火最闪亮、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工业用地最紧张的地区之一。据戴德梁行2019年发布的《大湾区城市更新进化论》报告,早在2017年,包括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和珠海5个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就已超过30%国际警戒线。其中,东莞、深圳逼近50%。
一边是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渴求,一边是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聚焦高质量发展,珠江两岸佛山、东莞、中山等制造业大市,纷纷加快工改工步伐,向低效工业集聚区说不。
“工改工”为何重要
工业土地资源不足,开发效率不够高,是珠三角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发展难题,也是先发展地区的一道必答题。
历史上看,在东莞、佛山、中山等老旧工业园区,在容积率、环境配套等方面,已跟不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已开发土地零碎化、低效化的现状,深深制约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4月《广东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方案”)印发,其中提到一组数据,凸显珠三角工改的迫切性——
珠三角村镇工业集聚区用地面积约150万亩,占工业用地总面积478万亩的31%;但2019年珠三角集聚区的工业增加值约617亿元,仅占地区工业增加值2%。
以东莞为例,其建成区面积达1194平方公里,约423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于超过2万个地块。其中,村级工业园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70%,60%的镇拿不出500亩以上的土地。
改旧立新,才能巩固、提升广东省工业强省的竞争力。以工改为主攻方向,成为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方案重点提出,要探索推进“工业改商业”“工业改住宅”项目反哺“工业改工业”“工业改公共设施”“工业改农业”项目,平衡不同项目收益。
更强烈的工改动机,来自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自觉。
2018年,佛山顺德区勇当“急先锋”,将村改作为“头号工程”,工改推进势如破竹;2020年,1月6日,佛山南海召开提速加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推进大会。2021年,东莞以“头雁计划”领航,推动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打造一批千亩连片产城融合示范片区;2022年新年伊始,中山吹响村镇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号角。
从顺德到南海,从东莞到中山……珠江两岸涌动“工改工”热潮。
中山腾笼,佛山换鸟
长桥卧波,同城在即。2021年底,广东省交通集团传来捷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8管节完成沉放安装。至此,深中通道沉管管节对接占沉管段总长超过六成。
规划2024年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功能组团的纽带。中山推进工改,一方面为制造业发展腾出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如果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推不动,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出足够的产业空间,深中通道将成为‘深中过道’。”中山市委主要领导如是表述中山工改的紧迫性。
佛山村改,是中山工改的一面镜子。从中山向北110公里,佛山禅城区张槎大富北工业园,“工改工”带来的变化一目了然——
一期区域,三栋11层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一路之隔的二期项目高楼,如春笋待发。仍在推进的三期、四期项目区域,老旧厂房满目疮痍。三种面貌,反映着佛山工改工如火如荼的进程。全新标准工业厂房,吸引优质产业载体进驻,大大提升片区制造协同效率,村集体物业收益比原来提高了7倍。
如果说中山开启的“工改”,是一场“腾笼”之策,佛山四年来启动的村改,已迎“换鸟”之果。
在近日新华社聚焦顺德村改《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启示录》一文中提到:截至目前,顺德累计完成土地整理84075亩,提前超额完成2021年改造任务。村级工业园改造前后平均容积率从0.78提高到2.5,用地效率提升近3倍,万和、伊之密、科达机电等本土骨干企业纷纷增资扩产。
工改工效率,还体现在产业空间置换中。2019年以来,顺德关停整改了11870家落后风险小微企业,引进266个超亿元项目、总投资2871亿元,其中6个超100亿元项目、30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
立足新发展阶段,工改工已成为珠三角制造大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打破资源禀赋束缚,清扫后天发展积累弊病,推动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的先手棋。
加强统筹,注入动能
临岸观潮,佛山工改如猛虎下山;东莞工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中山迎头赶上,雷霆出击。其实,不仅佛山、东莞、中山制造业城市关注工改,深圳、广州一线城市,对工改工也是情有独钟。
2021年10月23日,宝安新桥东片区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是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将打造成为大湾区产业升级高地。
“工改工的本质,是回归制造业。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专家胡青善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聚焦工改工,东莞、中山对标先进,纷纷创新机制。近日,中山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多个镇街表示,要把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2021年11月16日,《东莞市城市更新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操作规范(试行)》发布,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属企业引领作用,落实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
无论是“一把手”督办,还是要求国企引领,无不加强了市级统筹力度,加快推动低效用地连片改造,吸引一大批高端制造业项目入驻。
佛山顺德光华德彦工业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过去,这里聚集上百家低端塑料厂。作为顺德首个大规模连片改造项目,美的机电光华工业园计划在此用地360亩。
“这里将充分利用美的集团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自动化等软硬件产品技术能力,打造全国工业4.0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争取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灯塔工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
佛山在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胡青善认为,因城市发展节奏、发展策略、发展阶段、地理区位差异,珠三角核心区不同城市推进工改工力度各有不同。推动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改造,争取先进制造业进驻,已成为中山“重振虎威”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相较而言,东莞常住人口超千万,土地开发强度已逼近极限,加快“工改工”提质扩容更迫切。
制造业底色鲜明的佛山、东莞、中山,正全面加强市级统筹力度,上下同心,迎难而上,全力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珠江两岸涌动的工改大潮,为珠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记者朱紫强何伟楠尤丹娜)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