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和平区:努力向“四个示范”“六个突破”目标迈进
首页 > 原创 > 聚焦 > 正文

沈阳市和平区:努力向“四个示范”“六个突破”目标迈进

来源:辽宁日报 2021-12-10 07:36:19

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找准定位

沈阳和平区:努力向“四个示范”“六个突破”目标迈进

日新月异的和平区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图片由和平区委宣传部提供

时尚商圈成“网红打卡地”。

蓬勃发展的会展经济。

北市场夜景。

2021中国(沈阳)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大赛发布会现场。

建在市民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核心提示

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沈阳市前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全市的1/3、位列沈阳第一;金融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19.6%增至36.3%,银行业总部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61.1%、5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连续10年位居沈阳市第一;获得“全国百强主城区”“中国幸福百强区”等国家级荣誉110项,综合经济竞争力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位居东北区县首位……

“十三五”时期,面对重重考验,沈阳市和平区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答卷。“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平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新时代发展契机,主动融入中央、省和沈阳市的发展大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等部署要求,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找准和平定位,扮好和平角色,体现和平作为。

“十四五”,按照省和沈阳市的部署要求,和平区将全力在新经济发展上作示范、在高水平城市管理和高品质城市生活上作示范、在老街复兴上作示范、在国家中心城市开放高地上作示范,同时在推动思想解放上实现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突破、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在实施创新驱动上实现突破、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实现突破、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突破。围绕“四个示范”“六个突破”目标,和平区摸底数、查短板,扬优势、立方向,明重点、定路径,第一时间做出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安排。

锚定目标,扬帆启航。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当先锋,和平已出发。

在新经济发展上作示范

打造辽沈地区新经济培育发展策源地

着力发展“以人才为重点的创新型经济,以品牌为主的服务型经济,以平台为主的流量型经济,以通道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以头部企业为主的总部型经济”,打造辽沈地区新经济培育发展策源地。

创新型经济 提升创新人才竞争力,打造辽沈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优势: 科技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充足,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十三五”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2家、雏鹰企业77家、瞪羚企业7家、种子独角兽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14家增至244家。

路径:“四个聚焦”

聚焦“技术创新”。重点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到2025年,培育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0家以上。

聚焦“业态创新”。构建“数字+商贸”“数字+科技”“数字+文化”等产业链,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平台化转型,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聚焦“人才创新”。吸引凝聚优秀人才,健全“人才+项目+基地”机制,到2025年,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端创新人才10人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

聚焦“模式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注重提高在本地的转化率。推行“揭榜挂帅”,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进企业和高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服务型经济 突出品牌影响力,打造辽沈地区服务型经济发展示范区

优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1.4%。拥有商贸业单位1.4万余户,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35家,年营业收入超120亿元,获评“2021 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培育大型商务楼宇89座,总数和面积均居东北首位。

路径:促进服务业“两化”

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围绕楼宇三年行动计划和楼宇扶持政策,建设楼宇标准体系,完善楼宇大数据经济平台。到2025年,5000平方米以上重点商务楼宇达100座以上。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集聚一批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知名专业服务企业。

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打造高端中央商务区和15分钟社区商业便民生活圈。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流量型经济 提高平台辐射力,打造辽沈地区流量型经济发展先导区

优势:“十三五”新增苏宁广场等商业综合体6家,引育上星云选等电商直播机构9家,传统商贸实体逐渐向数字化、体验化、品质化转型升级。

路径:构建“一中心、一基地、一平台、一体系”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打造以都市级商业中心为主体、城市级商业中心为支撑、地区级商业中心为补充的商业体系。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

打造电商直播产业基地。支持建设面向公共数据、行业应用数据资源和专业大数据的服务平台。推进直播电商赋能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基地。

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知识产权、会议及展览、法律咨询等平台发展,探索搭建碳交易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到2025年,建设3个以上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亿元级交易服务平台。

打造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增强集散、分拨、供应链管理等枢纽功能。支持港铁国际、宇航货运等重点物流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高效、低碳、集约、智能”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开放型经济 提升开放通道的吸引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开放新高地

优势:拥有领事馆区、韩国周、京沈合作机制等平台资源,以及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等一批涉外企业资源。“十三五”引入山姆会员店、罗森便利店等外资项目38个,外资吸引力位居全省前列。

路径:“四个紧盯”

紧盯开放型发展通道。共建、培育具有商品集聚能力、品牌孵化能力的供应链、服务链企业,实现跨境电商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化的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实现累计利用外资5亿美元以上。

紧盯开放型服务平台。加大对日本健康医疗、新能源等企业和韩国高端治疗技术、尖端医疗研发、高端医养服务等企业的招商力度。力争到2025年,累计实现高质量重大产业项目招引150个。

紧盯开放型外贸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航空、生物医药、机器人、新材料、节能环保7个新经济产业,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和优势出口产业集群数量。力争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元人民币以上。

紧盯开放型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举办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交流活动。到2025年,举办国际活动50场以上。

总部型经济 提升头部企业竞争力,打造辽沈地区总部型经济发展先行区

优势:总部企业涵盖多行业领域,“十三五”引进国内外500强等企业46家。

路径:“四个突出”

突出总部企业引进。围绕“4+1”主导产业方向和上下游产业链,吸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跨国公司、央企国企、行业龙头等。到2025年,新增总部型企业50家以上。

突出总部企业引导。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优先帮助企业解决投融资、办公用房、基础设施等需求,着力打造聚集度高、成长性好、创新力优、带动力强的头部企业。

突出总部企业培育。储备一批潜力总部企业,并向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等晋位升级。

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新动能强劲的企业。

突出总部企业扶持。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加大政策扶持。成立总部企业服务专班,构建总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在高水平城市管理和高品质城市生活上作示范

率先实现精细化常态化管理

以标准化、设计化、法治化、网格化、社会化、智慧化为理念和手段,率先在全市实现精细化常态化管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品质社区”,按照“两邻”理念,努力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新格局。

优势:精细化管理运行体系更加完善,全域启动实施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

路径:城市管理“六化”

明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内容、程序、责任,推行管理标准化。

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科研院所人才优势,体现城市规划“高精特新”要求,推行管理设计化。

聘请人民设计师,落实城市导则从建立健全政府规章、管理办法做起,推行城市管理法治化。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动员驻区单位、沿街商户、广大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推行管理社会化。

以街道属地三级路长为核心,建立“1+6+N”路长制模式,推行管理网格化。

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行管理智慧化。升级综合指挥应用平台,推行“指尖和平”随手拍APP,全面强化“一网统管”“一网协同”。

在老街复兴上作示范

高质量规划管理建设六大片区

以“文化重现、活力复兴”为愿景,贯彻“空间形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环境生态相统一”的理念,重点围绕太原街片区、中山路片区、西塔片区、老北市片区、南市场片区、三好街片区,通过高水平规划、高质量管理、高标准建设,实现和平老街全面复兴。

优势: 沈阳入选全国首批21座城市更新试点名单。拥有特色鲜明的“格网+里坊+放射+对景”城市形态。太原街获评首批辽宁省示范步行街、引流指数全国第四。老北市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西塔韩朝风情街被商务部评为东北首条“大众点评必吃街”。

路径:六大片区全面提质

太原街片区:对标上海南京路,以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打造时尚潮流消费街区为目标,打造东北亚高端服务聚集区及国际化消费中心。

中山路片区:对标上海淮海路,以建设沈阳市民国文化和欧风文化特色街为目标,打造具有鲜明格调和气质的历史文化街区。

三好街片区:对标成都音乐坊,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平片区建设为依托,打造时尚潮流青年友好街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南市场片区:对标上海田子坊,打造可漫步可洄游的都市慢生活集聚区、集“文商·文旅·文创”为一体的文化艺术街区。

西塔片区:对标苏州淮海街,重点突出朝鲜族特色餐饮、服饰、时尚、夜经济、节庆经济等内容;打造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首屈一指的中、韩、朝文化与商贸集聚区。

老北市片区:对标广州永庆坊,打造区域性文商旅融合新地标。实施文化活化、IP孵化、产业培育三轮驱动,塑造沈阳民俗文化原乡,打造现代都市艺术区和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商业文化区。

在国家中心城市开放高地上作示范

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区

以智慧、品质、绿色楼宇为载体,集聚国际消费资源,优化消费环境,激发社会消费潜力,通过发展消费型经济业态、提升国际化功能品质、打通“走出去”开放渠道、优化“请进来”空间载体等路径,将和平区建设成为领军沈阳、联通东北、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区。

优势: 拥有8个国家的领事馆,具有开放的独特优势。“韩国周”、智见产投大会等对外交流平台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

路径:“走出去”“请进来”

发展消费型经济业态。重点实施太原街、中山路等商圈和街区改造,带动全域夜间经济发展;升级产业功能品质,形成国际化水准的文商旅、会展经济和商务商贸业集聚区。

提升国际化功能品质。依托新领馆区建设,加快完善国际化配套服务设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持续开展“韩国周”等品牌活动;建立各类区域性结算中心,积极构筑“双循环”的支点和节点。

打通“走出去”开放渠道。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建设,深化与日韩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和国内经济区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

优化“请进来”空间载体。对标国际标准,升级完善楼宇功能,提高楼宇的承载性和吸引力,实施“以楼聚产”“以楼引产”,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产业园区。

在推动思想解放上实现突破

加快建设全市思想解放引领区

对标江浙等先进地区,全面彻底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快自我更新、自我提高。坚持全员解放思想,自动自觉求新求变。坚持深入解放思想,来一场刀刃向内、触及灵魂的思想革命,让思维方式全面跟上时代步伐。坚持真正解放思想,切实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为谋发展、促振兴、抓落实的具体实践。通过开展大学习、组织大讨论、进行大检视、举办大比拼、实施大整治等方式,加快建设全市思想解放的引领区。

优势: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政治更加坚定,对解放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街道和社区实现组织共建、服务共享。通过能力提升年、基层一线锻炼、学习大讲堂等方式,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路径:六个“摒弃”、六个“强化”

摒弃深化改革的“疲劳症”,强化勇立潮头的开放意识。摒弃传统路径的“依赖症”,强化裂变赶超的发展意识。摒弃创业激情的“消退症”,强化实干担当的责任意识。摒弃“公事公办”的“冷漠症”,强化“店小二”的服务意识。摒弃事不关己的“自私症”,强化主人翁的集体意识。摒弃庸懒散的“躺平症”,强化精工细作的工匠意识。

开展大学习,实现大思考。组织开展专题学习、“解放思想江浙行”等活动。组织大讨论,促进大进步。围绕“六摒弃六强化”开展集中讨论。进行大检视,加快大转变。开展“五对照五查看”活动。举办大比拼,推动大落实。围绕招商引资成效等工作,比一比落实成效。实施大整治,推进大提升。组织开展“三落实”专项行动。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突破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区

聚焦“数字营商、法治营商、一流营商”,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在前,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法治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彰显诚信的信用环境和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全市营商环境的标杆区。

优势:“十三五”时期,率先在省市推行一批“放管服”改革新举措。全科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办理模式获评中国营商环境优化最佳实践案例,新增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1.6%。

路径:优化“四个环境”

政务环境:健全完善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办理大厅,打造“一网六统一”新模式、完成“只提报一次”改革、推行“全程电子化”、优化“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就近办”驿站窗口服务“零公里”和审批关口前移。

法治环境:建立法律救济、多元解纷和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打造更加完善、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涉及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率先设立独立的法律援助中心等。

诚信环境:健全政府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融合协同、开放共建,大力建设“信用和平”。

社会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思想观念,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营商宣传体系,带动全社会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成立营商环境评价平台。提供企业诉求24小时不打烊服务。

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

打造“数字沈阳先行区”

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围绕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方向,促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和平”。到2023年,区域数字经济骨干企业达到200个,重点项目园区达到30个,培育新经济“瞪羚”“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打造“数字沈阳先行区”。

优势:资源丰富、品牌集聚。“十三五”时期已引育骨干企业48家、产业园28个、新一代信息技术规模以上企业15家,发布重磅机会场景24个。

路径:提升数字产业化发展能级 推进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示范平台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发展生态

包括:加快华盾大数据中心、联通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高速骨干光纤网络建设,加速光纤网络扩容。积极开展5G相关场景应用,尽快实现区域5G基站重点区域场景覆盖。依托华为VR云项目形成“5G+VR”产业融合模式。集聚盘古网络等骨干企业,推进三好街形成以大数据双创、交易、安全、技术研发基地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区。培育壮大鸿运通科技公司等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将自主研发软件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政府、教育医疗等行业。以艾克申机器人等为依托,发展智能机器人、医疗人工智能。依托海康威视,发展机器视觉、智能控制、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业态。

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围绕“4+1”主导产业,提升数字经济创新能力

壮大“数字+科技”产业链。加快云计算产业与实体企业对接,促进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同方广场的聚合效应,加快智脑、智见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

充实“数字+文化”产业链。发展数字出版、传媒等数字文化产业。推进君弘兆业与36氪等领军企业合作。发展VR文创产业,启动“盛京电竞”数字平台开发。

拓宽“数字+商贸”产业链。进一步推进华狐总部基地、上星传媒等直播电商与网红经济发展。鼓励中兴-沈阳商业大厦、万象城等大型商贸实体扩大线上销售渠道。

巩固“数字+金融”产业链。中农置粮区块链技术打造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平台。三好街科技金融广场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打造产业集群。

扩展“数字+大健康”产业链。发挥高端医疗资源优势,推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推进中添干细胞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引进东软共享医疗中心项目。

在实施创新驱动上实现突破

打造东北科技创新驱动领跑区

全面强化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双创+”模式创新及平台化转型,完善“产学研用政”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创新驱动新格局,率先建设成沈阳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打造东北科技创新驱动领跑区。

优势:作为“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区县”、辽宁省双创示范基地,已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74个,24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企业960家,技术创新中心32 家、重点实验室73 家。

路径:着力实施六大创新

着力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成立和平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基金,落实扶持政策。做优创新驱动空间布局,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平片区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大三好科技产业核心区——长白岛科技产业带——满融科技小镇”的科技创新发展轴。

着力实施链条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企业、中介组织、高校院所三方参与的“定制化”科研机制,提高原始创新力和科技供给力。支持企业、高校院所、机关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组建“产学研用政”创新联盟,多点位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着力实施市场主体创新。推行“平台+企业+孵化+园区”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优势企业“揭榜挂帅”。

着力实施文化协同创新。深入开展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文化与科技要素相互补充。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着力实施智慧人才创新。加快建设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创新平台,大力推广“带土移植”模式,探索构建“基地+人才+企业实训”的教培模式,探索线上、线下培育人才的新路径。

着力实施金融资本创新。以金融支持文化、商贸服务为着力点,常态化举办银企专项对接会,开展“金融+项目”前置服务,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和并购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

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实现突破

打造品质、人文、智慧、活力新和平

坚持人民至上,通过城市设计及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功能品质,通过数字治理及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品质,通过“以绿荫城”“以水润城”提升生态品质,通过“文化+”工程提升文化品质,让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颜值、有温度,打造品质、人文、智慧、活力的新和平。

优势:发展空间更加优化,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十三五”时期,和平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教育、医疗、养老等已形成品牌。

路径:提升“四个品质”

功能品质。让城市公园、街道、楼宇融为一体,打造有底蕴、有风格、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建筑。包括对10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道路有机更新等。

服务品质。科学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新校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进社会化养老项目,抓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包括:5年内在老城区对14所学校实施改造,在长白、和平湾地区新建7所中小学等。

生态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微景观、微绿地、口袋公园,全面加强“一河两岸”、南运河、长白内河、和平湾水系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包括建设100处口袋公园、打造浑河文旅体生态发展带等。

文化品质。以文化城,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城市书房书屋建设,强化文物、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持续举办“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等系列活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突破

创建统筹发展安全模范区

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体系,深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创新发展安全生产监管运营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创建统筹发展安全模范区。

优势:基本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任务、隐患、整改、复查验收“四个清单”闭环管理不断强化。

路径:安全生产“五化”

安全生产法制化。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四个清单”闭环管理。强化“四个一律”、联合执法、失信惩戒、公开曝光、行刑衔接等措施。

安全生产标准化。健全完善全区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组织开展17个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防控。组织第三方开展全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落实管控措施。

安全生产智能化。升级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互联网+执法”等系统。建立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长输管道、通信设施等地下管网信息数据库和共享机制。

安全生产社会化。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督导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培训。组建安全生产专家组,设立每年20万元专家服务经费。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制度。

安全生产网格化。构建完善区、街道、社区(村)、责任区四级监管网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部门、街道制定执行执法检查计划,严格按照“八定”工作法要求开展日常巡查。确定企业安全监管等级,实施不同频次监管。

记者 陶 阳

关键词: 和平区 沈阳市 目标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