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拉一拉,顶嘎巴,嘎巴叫,风来到,哪向风?西北风,去哪里?下天津,天津卫”……
这是白洋淀行船的老行话,现在只有少数造船匠和“老把式”还会唱。70岁的刘广玉是雄安新区安新县端村镇马家寨村人,从小和船朝夕相处的他,对白洋淀和这里的船有着深厚的感情。
马家寨可考的造船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雄州太守何承矩在奏章中写道:“太宗置砦一十六,铺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三千余,部舟百艘。”马家寨的船文化传承千年而不绝,如今仍是闻名全国的“造船之乡”。
刘广玉自幼耳濡目染,跟爷爷、父亲、乡邻学习造船技艺,不到20岁就能建造白洋淀所有的船型。20岁那年,他跟着在天津造船厂工作的亲戚,掌握了船只设计和建造的专业技能。但刘广玉不满足于此,二十几岁的时候,他离开白洋淀,走南闯北,学习各种游览船、帆船、海洋捕鱼船以及影视战船官船的制造技艺。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记不清去过多少地方,设计过多少种船,造过多少条船了。
刘广玉在外闯荡多年,唯一不变的是心中对造船的热爱和对白洋淀的眷恋。回到白洋淀后,刘广玉在村子里潜心钻研,决心致力于复原历史记载和百姓生活中的白洋淀船只,也复原淀上人家的水乡记忆。
锯子在木料间穿梭,一只甲板很快就呈现在眼前;刨花翻飞,平整的船舷渐趋成型。刘广玉在角磨机上细致打磨船桨部分,又用砂纸细细抛光,在斧凿声声中,一件船只模型已初现雏形……“白洋淀的有关记载中记录了13种船,这个数字实际上远远不够,还差一倍多。像鹰排子、鸭排子、枪排、木筏船、木槽船、救生船、大槽子……总共有20多种船。”刘广玉介绍,自己在1992年给白洋淀文化苑制作了白洋淀13种船模,从那时起,他每年都要做几种船模,盼着有朝一日把自己和马家寨造船匠制造的所有白洋淀船只都做成模型,建成展厅,向世界展示白洋淀的千年造船文化。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此时的刘广玉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仍然心潮澎湃,“新区设立更坚定了我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白洋淀和马家寨造船技艺的信心。”不久之后,刘广玉干脆在自家的一楼打造了一座“千年船文化博物馆”,地方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却展示了刘广玉亲手制造的上百种船只模型,还原了从北宋到近代内陆河船的样貌和变迁历程。
刘广玉不满足于技艺的传承和展示,他介绍,自己还花费大量精力,整理编纂了《马家寨造船史记》《中华漕运史记》《白洋淀民间船文化》《白洋淀漕运发源地》等文献资料,其中不但记录和船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神话,还收集了历代关于漕运的官方文件。刘广玉说:“新区的美好未来要靠年轻人努力奋斗,我能做的就是把这门造船的手艺传下去。这不光是手艺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
热图推荐
吉鲁本场对阵都灵数据:2点射建功3关键传球,SofaSc
不论古代还是如今,但凡喷法家的,有一个算一个,全
微视频丨何为警察
永太科技:公司如有相关计划,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