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时,大兴采育镇东半壁店村的养老驿站里,面点师已经忙碌了三个小时。厨房里,馒头肉龙即将出锅,油饼炸得焦黄,豆腐脑搭配黄花菜咸口浇头准备装碗。这些做好的早餐,将在6点前坐上运餐车,到达村里的养老驿站,成为农村老人每天的第一餐。
自从去年正月十六以来,大兴区采育镇开始通过养老驿站,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早餐,截至目前,已经覆盖19个村子,共计1000余位老人,享受助餐服务。像这样依托养老驿站建立的养老助餐服务,正在大兴区采育镇、安定镇等地,为农村老人首要关注的吃饭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资料图)
采育镇养老驿站早上开餐。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免费”早餐,解决老人吃饭难题
采育镇地处大兴区东南部,是农业大镇,盛产葡萄、白杏等农产品。目前,采育镇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北京市大体一致,全镇现有常住人口54271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10600人、占比19.5%,70岁及以上的有3899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采育镇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日益凸显。
“2021年底,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吃饭特别看重,特别是一日三餐中的早餐,但由于吃得少、做饭太麻烦、时间长、重病或残疾行动不便等原因,老年人存在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采育镇副镇长刘燕向记者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育镇依托村养老驿站,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在东半壁店村养老驿站建立早餐加工中心,由餐车统一配送至各村养老驿站,分餐员为村里的老人分发早餐。
采育镇统一配送使用的保温箱。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现在,在采育镇养老驿站覆盖的村子,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花一块钱,就可以领到一份早餐,这份早餐包括两个主食、一份粥、一个鸡蛋和小菜,餐食按照菜谱每天更换。
东半壁店村村民王书珍,今年71岁,享受老年餐桌已经半年多时间。平时,王书珍和闺女住在一起,每天早上起来先在村里锻炼,再到养老驿站领餐。王书珍告诉记者,“养老驿站的面食做得软,饭菜合老年人胃口。”
幸福采育镇人,从幸福老年人做起。刘燕介绍,养老驿站的助餐服务,采取“1+2+4”的模式,7元的早餐,由镇里补贴2元,村里补贴4元,老人只需自付1元。“为了让老人有付费意识,珍惜利用好这份早餐资源,镇里保留了老年人个人出的1元,但这1元钱会通过每月兑换活动,为老人兑换同等价值的日用品,实现帮扶力度的最大化。”
采育镇老人就餐卡,如果不慎丢失还能补办。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运营一年多以来,采育镇逐渐形成了“以小早餐,链接养老驿站,托起大民生”的养老模式,统一制作、统一餐标、统一配送、统一采购、统一标识。在配餐车上、保温箱上,一个蓝紫色老人与葡萄构成的爱心标志,是采育镇养老驿站的统一标识,而老年人吃饭的食材也是经过统一采购,且大部分来自采育本地。
刘燕介绍,今年,采育镇还将在镇区增加6个养老助餐小屋,辐射社区老人助餐服务,预计可新增1000余名老人享受助餐服务。
早上不做饭,农户有时间干农活
与采育镇相邻,安定镇同样也是大兴区的农业大镇。进入夏日,安定镇的桑农度过了繁忙的桑椹上市期,紧接着有的农户还要忙其他果树上的活。
后安定村村民吴桂芬早早下地,家里的桃树和梨树需要打理,摘完桃老伴去卖水果,7点半,她赶忙到村里的养老驿站助餐点领早餐。“婆婆卧病在床,以前下地回来还要赶忙给婆婆做早饭,现在有了老年餐桌方便多了,回来直接就能吃上饭。”吴桂芬说。
目前,后安定村依托养老驿站,为村里7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补贴6元早餐费,村里309个老人每天可享受到免费的早餐。
后安定村的老年助餐点建在临街的位置,紧邻早餐饭馆,老年人在打餐的同时,还能顺道给家人带上饭。村民韩素岚今年78岁,每当孩子在家的时候,她都会买点豆浆、油条回去给孩子吃。韩素岚说,“早上打了这顿饭,饭量给得足,有时候老伴一块吃都吃不完,这就足够了。”
村民韩素岚来助餐点领取早餐。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记者了解到,安定镇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7923人,现有后安定村幸福晚年驿站和徐柏村幸福晚年驿站两家养老驿站,其中后安定村养老驿站为村民提供助餐服务,每天6点至9点半为老年人供应早餐,每天供应的早餐品类不同,每份包括两种主食、一个鸡蛋、一份粥和小菜。此外,安定镇养老驿站还提供理发、巡视探访、上门洗澡、针灸等服务。
安定镇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张颖向记者介绍,全镇两家老年驿站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养老服务,后安定村在镇北部,徐柏村位于镇东南部,覆盖全镇33个行政村。下一步,镇里还将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新增1家至2家养老驿站,方便老人就近参与养老驿站的服务活动。
改良油饼口感,让老人吃得习惯
自从有了老年餐桌,在东半壁店村像王书珍一样的单身老人,解决了早上吃饭的难题。正值周四,王书珍领到的是油饼和全麦馒头主食。王书珍说,自己一个人,以前像这种太复杂的炸油饼、蒸肉龙,可是做不了,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能吃到不同花样,方便省事多了。
东半壁店村村民王书珍在养老驿站等待开餐。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看似简单的油饼,要做成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却不简单。从加工中心配送到各村养老驿站,餐食需要经过运输,油饼比较特殊,刚出锅的才好吃,在保温箱里一放就会“皮”,有的老年人牙口不好,为此,采育镇养老驿站的面点师前后进行了几次改良,经过保温箱运输后,油饼仍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在东半壁店村的养老驿站里,餐厅里的包子、馒头、肉龙、油饼码放整齐,早上6点左右,老人们带着饭盒和袋子,已经打到了热乎的早餐。不同于城市里的老年餐桌,村里的养老驿站,虽然有就餐的桌椅,但老人们更倾向把早餐带回家吃,村民告诉记者,老年餐桌量大,拿回家一个人吃不完,孩子老伴也能吃。
采育镇东半壁店村养老驿站加工中心,刚炸好的油饼码放整齐。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大皮营二村的老人不爱吃馅,所有带馅的都不吃,我们知道后,特意调整了大皮营二村的供应品类;有的村里有高血糖的老人,我们会调配低糖主食。诸如此类,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在运营过程中了解到了,都尽可能满足。”采育镇养老驿站第三方运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人普遍喜欢吃软糯的食物,助餐服务供应的大饼都改良成了发面饼,包子馅少用容易烧心胃酸的菜,符合老年人的用餐习惯。
为了老年人助餐服务的食品安全,采育镇通过走访老人、开展书记座谈会、聘请监督员等渠道,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餐,让老年人吃得好,吃得放心。刘燕介绍,在不久前的端午节,养老驿站为老年人提供了粽子,中秋节还会供应月饼,每年会根据时令和节气,向老人们供应特色美食。
老年餐桌的“大兴经验”
在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的同时,养老驿站还为本地40岁、50岁的人群,提供就业岗位。在采育镇,每个村的养老驿站配备的分餐员,都是本村村民,一方面他们熟悉村里老人的情况,另一方面增加本村村民收入。截至目前,采育镇养老驿站共计聘用22名本地村民做分餐员,加上面点师、服务员等其他岗位员工,共计解决当地近50个村民的就业。
近年来,采育镇城市化发展脚步正在加快,全镇有10个社区、16个小区,助餐服务进社区的脚步正在加快建设。目前,全镇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4000人的规模,新一批养老助餐小屋建成后,老年助餐服务将覆盖超过一半的老年人。
采育镇张各庄村养老驿站为老人配发早餐。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采育镇总结出了养老助餐的采育模式,即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以‘连锁运营+品牌管理’的专业规模化运营模式,真正实现让老人受益。”刘燕表示。养老驿站除了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还具备棋牌设备、按摩座椅、图书阅读、培训讲座等多功能区域,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巡视探访、个人清洁、养老顾问、呼叫服务四项基本服务,此外还有普惠性服务项目,包括助浴、助洁、助医等收费服务。除了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今年起,采育镇为70周岁的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依托村居养老驿站、镇街养老照料中心及其他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实现为周边老年人订餐、堂食、送餐服务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大兴全区共有89家养老助餐点,其中,在各镇街落地实施的助餐服务中,采育模式、安定经验也将得到更多的检验。大兴区还将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新增养老助餐点,满足更多老人的用餐需求。
(文中吴桂芬为化名)
热图推荐
数百亿资金涌入医药板块 知名基金经理出手加仓
提前至8时!7月8日至8月31日故宫博物院开馆时间调整
psp3000价格多少(psp3000价格)
疫情期间哄抬物价如何投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