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6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北京深化生态保护补偿改革,累计办理251件损害赔偿案件,索赔资金超过3.11亿元,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
生态环境问题曾经是北京“大城市病”的突出问题,十年来,北京推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改革措施,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带来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以治理大气污染为例,北京市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大气污染防治难题的关键一招,出台实施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排污许可制、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一系列创新性改革方案,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意见》,实施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体系、落实排污者主体责任、完善公共政策、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严格督查考核和问责等六大方面、18项改革措施。细颗粒物(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实现了十年降幅66.5%的成绩。
为解决过去“环境廉价”的认识误区问题,北京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更多地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从2015年起探索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从“以邻为壑”到上下游、左右岸同步治污,随着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补偿金从2015年的9.7亿元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1114万元,实现了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在75%以上、连续三年无劣Ⅴ类水体,经济政策撬动作用显著。
2021年,《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出台,支持生态涵养区把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2022年,北京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改革,实现了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并重、激励与约束协同。按照“损者担责”原则,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并完善与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累计办理了251件损害赔偿案件,索赔资金超过3.11亿元,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怪局。
据市委生态文明办秘书处处长张峰介绍,在绿色金融方面,市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深化“两区”建设绿色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北京发展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超35亿元。
热图推荐
城口县县长董奕锋:坚决杜绝统计造假 做到应统尽统
中小企业在广州 登“高”望远向世界
7月起一批新规陆续施行 涉及汽车、出行、消费等
黄埔工信局中小企业评价和认定工作通知_当前关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