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讯!北京土特产“代表作”:多元化的平谷大桃
首页 > 原创 > 最观点 > 正文

当前资讯!北京土特产“代表作”:多元化的平谷大桃

来源:新京报 2023-05-22 11:08:58

早上5点多,桃农张宝志走进桃林,娴熟地爬上梯子,给大桃套袋儿。再过一个多月,早熟品种大桃就该上市了。“现在这套袋算是最后一哆嗦,不敢大意。”张宝志种了30多年的大桃,他的种桃生活看似年复一年不断重复,其实技术每年都在“精进”。


(资料图片)

5月的平谷,数万亩桃花繁华落尽,结出累累硕果,桃农们进入了一年最忙的时候。从一棵桃树、一片桃林,到每年一届盛大的桃花音乐节,平谷大桃早已不是单纯的桃子概念,整体的多元化发展,可以算是平谷乃至北京谋划土特产文章中的“代表作”。

每年盛夏,平谷大桃总会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市场的考验。在大桃即将成熟的季节,新京报记者走进万亩桃林,和桃农以及平谷区农业农村局果品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喻永强聊了聊北京土特产界“优等生”——平谷大桃的发展和“烦恼”。

4月12日,平谷“桃源逸栈”,第二十五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暨京津冀文旅消费季活动开幕式上,穿着汉服的演员表演古筝。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又到和时间赛跑的时候了”

清晨,初夏的太阳还没有升起,平谷漫山遍野的桃林里,农人们已经在树下忙碌,或疏果,或套袋儿,动作熟练。“又到和时间赛跑的时候了。”张宝志是平谷区峪口镇兴隆庄村的桃农,也是村里合作社的负责人,每年5月开始,他就会和桃农们一起“泡”在桃林里,迎接大桃成熟。

4月13日,平谷桃源逸栈,头茬桃上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张宝志介绍,眼下正在进行的套袋作业是目前合作社少有的人工参与程序了,犁地、除草、防病虫害等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手快的桃农一天能套5000个袋子。”合作社200多亩地、四五十个大桃品种,十几个人得一直忙活到6月20日大桃成熟之前。

地处北京东北部的平谷,三面环山,泃河、洳河穿城而过,由于土壤多为沙质且含钾量高,成为大桃的天然沃土,年产大桃近20万吨,是有名的“大桃之乡”。

张宝志所在的合作社在平谷的合作社中算是体量中等的,但品质却是排头兵。他家的大桃每年亩产量都稳定在4000斤至8000斤左右,因品种不同产量也有区别,共性就是从来不愁卖。“今年的桃长势也不错,估计又是个丰收年。”

“卖桃子,口碑很重要,品质就是口碑。”张宝志18岁就开始种桃、卖桃,过去村里的大桃主要是在地头卖或是有商贩到村里来收,价格高低不说,他家的桃子因为品质好,总有回头客。“以除草为例,几十亩的桃园,人工除草成本在上千元,用除草剂,只需要几十元就能搞定。”但张宝志坚决不用,这两年,他所在的合作社采购了专门除草的农机,投入不算小。张宝志觉得只要能保证大桃的品质和口碑就不怕投入。“投入的高,桃子品质也好,收成就高。种好桃、卖好价。”凭借过硬技术和诚信经营,张宝志曾多次在“平谷甜桃王擂台赛”中获得大奖。

每一个桃子都会影响“口碑”

爱吃平谷大桃的“铁粉”们都知道,近年来,随着产业日益标准化、现代化,平谷的大桃从卖相到口感一年比一年“完美”,大桃早就成了平谷的一个文化符号。平谷所有与大桃有关的人也在无形之中不断自我加压,只为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品牌。

喻永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平谷大桃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个品种发展到了现在数百个品种,如何把平谷大桃的品控持续做好,如何运营好大桃品牌,给桃农带来更高收益,仍需要在摸索中不断破题。

喻永强谈到,如今平谷大桃种植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大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步增加,但由于地势和历史原因,平谷相当一部分的大桃种植仍以小农户种植为主,每户的“一亩三分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想要大规模地推行机械化种植,先要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农户手里的土地集纳起来。这样既方便管理,也能让平谷的高品质统一起来。”

他还谈到,每到大桃成熟的季节,商场、超市等都会销售平谷大桃,因为考虑运输和销售的时间成本,一些大桃会在口感还没达到极致的时候就提前下树,这也促使一些市民吃的平谷大桃不尽完美,这两年,农业专家在育种上不断突破,果农在种植管理上不断精心,政府在做好大桃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时,探索更直接的销售方式,最终实现了平谷大桃从田间24小时直达市民手中。“品控是当前平谷大桃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哪怕是一箱,甚至一个品质不够好的大桃流向市场,都会让平谷大桃的形象打折。”

老去的种桃人,可选择菜单式社会服务

农耕时,走进桃林,记者偶遇了一位在地里打理桃园的老人,已过七旬的她告诉记者,自己种了大半辈子的桃,这几年随着年纪的增长,农活越干越吃劲儿,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假期能搭把手。老人衣食早已无忧,但她舍不得把家里的地撂荒或流转。“有块地心里踏实,能干一天是一天。”

“桃王”张宝志今年50多岁,在合作社里算是比较年轻的,和他同村的桃农,大部分都已经六十多岁,甚至更年长。

劳动力老龄化是很多地方农业发展的一个“通病”,平谷大桃产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果农逐步老龄化的问题。“体力跟不上是一方面,种植理念转变也普遍比较缓慢。”一位种植户向记者表示,相对于年轻人,一些老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程度比较低,他们更习惯凭借经验, 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种桃。比如,单纯的追求桃的个头儿和卖相,忽略了口感。“如果长期这样,其实是会对平谷大桃的口碑有影响。”该种植户说,这两年,平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迅速,推出“科技+大桃”“互联网+大桃”等模式,平谷的大桃种植技术、设备都在不断推陈出新,而且会定期组织一些农人的技能培训,桃农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即使已经是一位资深桃农,但这位种植户也很愿意参与培训,跟着新老农人一起,不断精进大桃种植、销售技术。

喻永强介绍,针对桃农老龄化的问题,2021年平谷开始尝试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在大桃主产区大华山镇、刘家店镇开展试点工作,制定了《平谷区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试点奖补政策工作方案》。“两个试点乡镇分别组建了以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了菜单式服务组织运营体系。服务组织根据服务内容成立了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推广,果树修剪,果实套袋,机械作业和果品产后销售等服务队,满足果农社会化服务需求。”果农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果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服务。

针对如何品控的问题,平谷也有一系列动作,喻永强也举了一个例子。今年年初,平谷区在“大桃第一镇”大华山镇举办乡土专家(果树工)职业技能认定比赛,114名桃农分别获得乡土专家(果树工)高中低级工认定。“通过平谷区乡土专家职业技能认定,持证到农业产业合作社等组织上岗的果农将实现收入显著增长,平谷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引领和激发全区果农形成学习技能、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风向,不断提升全区果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此外,持续举办的多年的平谷大桃“诚信之星”评选等活动也是提升大桃品质的途径之一。

大桃的多元化“蝶变”

从一个桃到一个产业,再到彰显平谷农文旅融合发展成绩的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乃至今年举办的高规格论坛,平谷大桃的产业逐渐多元化。

第二十五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暨京津冀文旅消费季活动开幕式上,桃花林里的灯光秀。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后北宫村是平谷桃花的发祥地之一,今年60岁的李胜忠清晰记得,1992年,村里举办了“第一届大华山桃花节”。村口挂着大红横幅,搭起了舞台,每天马戏团、文艺团队来村里演出。锣鼓敲得震天响,本村和外村人围在村口看热闹。一辆辆大轿车开进村,挂着相机的摄影师,拿着画板的书画家,还有围着乡亲们提问的几位记者。“热闹,村里人山人海的。”桃花节过后,后北宫村的大桃就出名了。

随后平谷的桃花节不断升级,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平谷乃至全市的一个盛大活动。市民们都是知道,四月桃花开的时候,平谷就会举办桃花节,届时平谷不仅可以赏花,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美食、住宿、旅游“打包游”,返程的时候,还可顺手买几箱“土特产”回去。

青山绿水间的平谷,土特产当然不止有大桃,却也一次次依托着桃香被更多人了解。如今,北寨红杏、佛见喜梨、四座楼的核桃、东高村镇的西红柿和大葱、夏各庄镇的红薯等都已经和大桃一样,凭借着优秀的品质,冲出重围,被更多的市民认可和青睐,销售火热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使命——用一种水果,带动一个产业,带火一个村庄,打响一个文旅品牌。

大桃和平谷彼此成就着走过了三十多年。李胜忠说,现在后北宫村的大桃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个品种发展到了一百多个品种,从单纯的追求个头儿变成现在的讲究口感和品质,平止有大桃,人们因为大桃关注到了平谷,更因为大桃背后更多美好的事物与体验,而一来再来。

关键词: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联系QQ: 39 60 29 14 2@qq.com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皖ICP备2022009963号-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