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专用标志亮相。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4月17日,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回答媒体提问。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3年12月14日,恭王府博物馆将迎来创建40周年。4月17日,恭王府博物馆举办媒体见面会,发布了全新馆徽及40周年系列活动。今年,恭王府博物馆将举办“邻里眼中的恭博40年”“清代宫中少年生活展”等线下展览,还将构建“数字文物”,让观众可以云端畅游恭王府胜景。
【资料图】
看点1
全新馆徽将“恭”“福”字形巧妙结合
新馆徽聚焦恭王府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展开创意,将汉字“恭”及“福”的字形巧妙结合在图形之中,在相互衬托、互为成像的关系中,构建出“福在府中”的博物馆建筑群空间格局,体现出恭王府博物馆是一座建立在遗址基础上,以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传播为核心,拥有“福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识别性。
馆徽线条工整,结构精巧,其方圆曲直的变化更是呈现出恭博亲和包容的一面。白色负形的流动路径,外框的向外扩展,增加了馆徽的开放性及延展性,体现恭王府博物馆服务于公众,与公众保持良好互动的开放性姿态,象征恭王府博物馆在时空维度上不断延伸探索、推陈出新、与古为新的精神及开放共享的格局。
创建40周年专用标志则以多彩汇聚的色块组合成数字“40”,象征全年即将展开的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数字“40”与英文字母“go(走)”同构一体,将40周年活动与主题“走,去恭博”结合。同时,巧妙地将汉字“乐”与“和”融入其中,蕴含天地仁和、和合共生的人文思想,也寓意吉祥安乐、其乐融融,传递期望大众“乐游恭博”的愿景。
看点2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展”将于9月与观众见面
“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展”作为开年大展已于3月在嘉乐堂开幕。展览期间,10场改编自梁思成、林徽因在恭王府考察测绘的真实故事的话剧陆续上演,观众可免费观看。
8月,“邻里眼中的恭博40年”展览将举办。该展览由恭王府博物馆联合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共同策划,通过与周边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向观众呈现老邻居眼中的“恭博40年”。这将是恭王府博物馆“我的地盘你做主”社区互动策展理念的首个实践。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展”将于9月与观众见面,遴选众多恭王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了解清代皇子公主年幼时所受的教育和日常生活情景。
“福满乾坤——恭王府福文化展”经过改造升级后,将于年底亮相。“恭王府春分祈福习俗”于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福文化”的丰富内涵、恭王府祈福习俗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利用等内容,将在展览中呈现。
此外,“恭王府旧藏文物系列之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丝绣精品展”,通过展示一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向观众展现中国缂丝、刺绣古法秘技,揭秘恭王府旧藏的传奇故事。此次展览是恭王府博物馆40年来旧藏“省亲”首秀,亦是多年来旧藏追溯、藏品征集工作的成果展示。
看点3
恭王府“馆藏重器”与旧藏实现“云端团聚”
今年的展览还将在立足“线下”主阵地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数字文物”,开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模式。
“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拟于12月举办,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和艺术化的线上展览形式,实现白玉鸟形对盒、苍龙教子纹盖瓶、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等回流“馆藏重器”和十数件散布海内外恭王府旧藏的“云端团聚”,让观众在体验文物精妙、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云端虚拟畅游恭王府胜景。
“阅见非遗——网络文学遇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将对“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及所描述的非遗技艺,以“文+物”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现。
“全景恭王府”系统将提供不同主题的特色游览路线,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掌上云游”,而年初刚刚亮相的“小福家族”IP将作为线上导游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知识问答等服务,实现“游中学、学中游”。
看点4
“王府遗址保护联盟”将于下半年成立
除了线上线下展览,许多别开生面的活动也将于今年陆续上演。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的“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将在延续往年精彩的基础上,尝试把曾在恭王府历史上真实上演的经典剧目重新搬上舞台。
恭王府博物馆还将与国内外具有王府遗址基础的文化机构“加好友”,于下半年成立“王府遗址保护联盟”(暂定名),以加强和优化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为核心,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交流与合作。
另外,在创建40周年到来之际,恭王府博物馆将汇集40年来的学术成果编辑成册,同期还将出版反映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年发展历程的纪念册《博物馆之路(暂定名)》。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