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有约:探索破解大型社区治理“密码”
首页 > 原创 > 最观点 > 正文

回天有约:探索破解大型社区治理“密码”

来源:新京报 2023-03-03 06:05:24

2月中旬,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一份“回天年刊”解开了2022年昌平回天地区基层治理的“密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回天地区持续拓展居民自治渠道,通过居民自治,夯实共建共享根基。

新京报记者从回天地区协商议事工作专班处获悉,回天地区以党建引领、主动治理为出发点,开展“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为落脚点,重点在工作成效上下功夫,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治理参与度显著提升。

据专班介绍,试点工作以市区两级接续开展的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为契机,选取回龙观街道、天通苑北街道、东小口镇为试点,打造了“回家议事”“天北家‘圆’”“有话好好说”等协商议事品牌,搭建起居民群众倾听与倾诉的平台,汇聚起“双向奔赴”的力量。基层的小小议事厅,画出了社区共建的最大同心圆。


(资料图片)

“回家议事”

主动治理 把好事办得更好

翻新之后,回龙观街道融泽家园一区2号院里的“融情步道”,成为回天地区少有的“拥有姓名”的社区步道。这条步道不长,只有100米,它连接楼宇设施,是许多居民每日的必经之路。2022年,这条步道的成长和变化,是在融泽家园1.1万名居民共同见证下完成的。

69岁的居民韩丽洁记起步道被重新铺设前的样子,“老旧的柏油已经开始蹦石子儿,路面上坑洼不平,按说我们小区建成还不到十年,算个新小区,但当时那路面和这‘新’字可不太协调。”

修路不是一件难事,韩丽洁最初对这条步道翻新后的样貌期许并不高,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修什么样的步道,竟然也能由居民自己做主。社区不只专门做了多个设计,还请来不少居民开了协商议事会。韩丽洁记得会上热闹得很,“好多人都能参与进来,像是在忙活自己个儿的家事儿一样。”

去年7月,在经过两轮的议事会议后,社区还组织了一次现场路演,把讨论出的三种翻修方案交给更多居民投票选择。也是在这次路演中,以邻里交往、和睦友善为设计主基调的“融情步道”获得了更多居民的青睐。现如今,这条100米的“融情步道”全部铺设了塑胶,按照居民们的建议,步道一步一景,融入了更多童趣、彩绘的元素。

一条普通的步道翻新,是否有必要做这么多的准备,收集这么多轮的意见?融泽家园一区社区党委书记闫京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些其实是在社区建立的“共话融泽”议事机制中完成的,“在社区决策和建设上,多问问居民的想法,大家一起商量,更有利于社区‘把好事办得更好’。”

在闫京颖看来,对于“社区该什么样”这样的问题,真正的居住者更有发言权,详细了解居民需求,也能让社区工作者意识到自己视角中那些没能照顾到的细节。在议事的同时,共同话题中的居民们会更熟悉彼此,也更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区。

在回龙观街道,通过这样的想法解决居民诉求的案例不止融泽家园一区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金达园、龙兴园通过协商议事会回应居民呼声,消除居民疑虑;金域国际社区也以“金域良言”议事化解社区居民绿地矛盾。一年来,回龙观街道探索出“回家议事”工作法,开展各级议事协商共74次,各类议事活动135次,涉及老旧小区改造、打造街区联盟等65个议题,形成如“共话融泽”“金域良言”等社区治理品牌,居民群众通过协商议事沟通解决复杂问题的意愿明显增强。

“天北家‘圆’”

协商议事 打造京味楼门

少有哪个社区的单元楼门,有这样的辨识度。顺着三色的楼梯拾级而上,楼道里的木地板延伸至居民家门口;16层的居民楼,一层一主题,家家户户挂在门外的,是老人、孩子的得意作品;曾经裸露在楼道里的管道,也被楼层住户巧手巧思装饰一新。

这是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区党委,为解决“楼道堆物、电车上楼、墙面脏乱、邻里扰民”等治理顽疾,通过协商议事打造的“楼门文化”。党委引导居民从“提出问题”到“参与解决”,楼门长组织召开楼门议事会,共同为楼门建设献计献策,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改善了楼门居住环境,也凝聚了邻里情,楼门开始真正地美起来、亮起来。

在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区党委书记韩建荣看来,楼门是基层自治最小的单元,驱动人与人建立联系,是“楼门文化”的核心,也是所有倾听与诉说的基础,“我们打造楼门文化,其实是不限于形式的,当然也可以说,在我们看来,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让居民的内心实现相聚。”

距离北二西社区不远,在天通中苑第二社区的42号楼,京味文化也走进了楼门。这是一栋2007年建成的经济适用房,楼内居民多是来自东西城区的老北京人。“邻里之间不来往、楼道堆物脏乱差、公共设施损坏无人管、楼门安全无保障”,这是困扰楼内居民和社区的老大难问题。社区党委书记尤悦告诉记者,为了满足楼内居民对老北京胡同院落中邻里情的向往,社区党委秉承“社区搭平台、议事定方向、居民齐参与、自治得实惠”的“天北家‘圆’”理念,依托协商议事平台,按照议事规则召开了多场楼门议事会,大家群策群力,完成了“京城楼门”的创建。

75岁的居民朱淑兰没想到,搬离老城区平房院落十几年后,能在高楼里体验到熟悉的京味儿与邻里情。走进楼门,左手边是由老北京话组成的装饰墙,连楼门的通知栏也带有北京特色。“我们这里有个‘扫听’专栏,里面是体现邻里互助、议事共治的社区小新闻;用于规章制度发布的专栏,就叫‘别介’;公众成果展示专栏,我们用的名字是‘齐活儿’;一般的倡议通知,我们用的名字就是‘乌泱乌泱’,放在北京话的语境里就是大家一起行动。”朱淑兰说,这都是楼门里面大家伙坐在一块儿协商议出来的。

“在试点过程中,邻里关系得到重塑,矛盾得以消除,守望相助成为共识,群众力量得到凝聚。”这是两位社区书记的共识。她们都提到,在一次次的议事协商中求同存异,激发了居民对参与楼门公共事务的责任感与信心,也让居民形成了自治意识,提升了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度,楼门里的大事小事,也在议事和自治中得到解决。

“有话好好说”

共建共享 推动乡村发展

东小口镇是“回天有约”三个试点镇街中唯一的镇,下辖的兰各庄村位于昌平区与海淀区交界处,靠着村党组织多年领导,村庄从城乡地区的“瓦片经济”中跳脱出来,依靠自身村庄建设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累了商业消费的潜力。

兰各庄村的外乡人不少,于丽丽是其中一位。两年前,她在村里的“兰观小街”上开设了一家烧烤店,这是兰各庄村的主要商业街,各类业态丰富,选择在这里开店,于丽丽有与众多商户相同的答案,“这里距离海淀几乎一墙之隔,附近没这么集中的商业地,村里流动人口多,在这里做生意的性价比很高。”

但商业经营和村庄管理之间,并不存在与生俱来的默契。兰各庄村人口倒挂,商业街经营环境不佳,商户店外经营、卫生脏乱、噪声扰民等问题突出,商业街亟待改造升级。各方的诉求分散,商户与村民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最大限度达到两者平衡,既能维护整洁干净的村居环境,满足群众生活,又保障小微企业、商户的正常营业?在乡村基层治理中,这是摆在村党组织面前的难题。

村两委最终决定把矛盾和痛点“拿到台面上”,针对村民反映的问题,村两委联合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实地走访,对经营商户、周边村民主动问需及调研。通过深入分析和研讨,确定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商户经营,打造兰各庄商业街”为议题,组织开展协商议事。

在组织开展的“有话好好说”协商议事会上,村两委邀请了商户、村民、物业代表等各相关方代表和法律专家共同参加,与会者轮流发言,并全程由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监督。通过共同协商,决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爱玲介绍,当时经过几轮商议,一方面,村庄要对商业街进行改造升级、增设路灯,对商业街两侧的门头做统一更换;另一方面,商户也需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只有各方共同发力,才能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

过后的这段时间,是兰各庄村近些年来发展最快的日子。村庄对“兰观小街”两侧商户的门头牌匾做了统一规划设计,使其更加协调统一;此后又在区、镇两级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协商的方式,清理了架在商业街半空的电线“蜘蛛网”。

眼下的兰各庄村,已经呈现出与寻常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村庄完全不同的样貌。初入村庄,道路两侧的建筑虽然排列错落,却在外观上呈现统一的色调。赶上天气好,阳光会洒满整条街巷,在蓝色天际线的映衬下,村庄也似异乡的小镇。于丽丽的生意比一两年前好了不少,夜幕降临之后,路灯与餐厅附近的灯带逐一亮起,多元共治下的兰各庄村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夜间经济圈”。

昌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回天地区协商议事工作专班负责人赵婧告诉新京报记者,试点工作聚焦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强化共商共治,统筹各方资源,建设共同家园,在丰富议题来源、加强策划设计、精准组织实施、强化应用转化、建立提级机制、培育骨干力量、培树典型案例、丰富“回天经验”等工作环节上积极探索,不断增强各方力量对家园建设的关注和参与,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回天年刊”也提到——回天地区持续拓展居民自治渠道,促进社会细胞活跃,让“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

党建引领

协商议事就是做小事画大圆

翻开试点镇街分级协商议事的案例集,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案例,都是源于生活中的小问题、小心愿,最终形成凝聚各方力量的大共识、大合力。如回龙观街道最早就是为了给居民群众找一处活动场地,通过广泛征集需求、协商功能,吸引了8000余名居民群众线上线下参与讨论,进而盘活了沉寂多年的古建玉光寺,将其打造成功能丰富的“城市会客厅”;龙城社区起初只是为了满足一位小姑娘想在家门口拥有一处花园的美好心愿,因为社区居民的“众筹”,打造出现在占地1.2万平方米的“龙城花海”。如天通苑北街道天通北苑第二西社区围绕晚归邻居开关门、夜间犬吠、电梯等造成的夜间噪音扰民开展协商议事,最终形成“邻里有约 静享幸福”的社区公约。再如东小口镇中东路121号院围绕老人、孩子缺乏健身器材和活动空间的问题,通过协调区发改委等部门出资,听取老人、孩子们的喜好和诉求,完善设计方案、修建功能完备的老年活动区和儿童游乐区……能够看到的是,无论是设立养老餐桌、搭建自行车棚,还是提升空间功能、订立养犬公约、规范文明晾晒等,这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都通过协商议事,体现着做小事画大圆的初心和成效。

回龙观街道在试点工作中,特别注重社区的精细化管理。在回龙观街道工委副书记孟巍看来,协商议事的可贵,在于它为所有的参与者创造了双向沟通的机会,“让更多居民加入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过程中来,他们在提供建议的同时,会更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而社区工作者,也将收获更多的居民视角,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当信息的不对称,在倾听与倾诉中被打破,双方也就更容易在共情之中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而对于天通苑北街道来说,以楼门文化为载体展开的协商议事,给街道搭建了一个聚拢人心的平台。工委副书记刘飞告诉记者,天北街道人员结构复杂,14万常住人口中,包括昌平本地人、由城区搬迁而来的居民,以及一部分“新北京人”,人们的诉求相对分散,对于区域也很难有归属感,“而通过党建引领,‘天北家圆’议事品牌以及楼门文化的塑造,可以让居民参与到协商议事、基层建设中来,完成从‘生人社会’到‘熟人社会’的转变,居民的获得感会得到提升,也会对区域注入自己的感情。”

东小口镇作为城乡接合部地区,带动村集体和村民转型发展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东小口镇党委副书记徐洪业说:“在协商议事中,我们更多关注村民公共利益,着重在解决难点问题上集中发力。”镇党委协调多部门支持,协商解决了森林大第家园社区14栋楼顶层漏雨的问题,该社区同类问题诉求量与前一年同期相比下降68.3%;大力协调区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解决回迁小区公共空间设施不足的问题;协调党群服务中心、悦府家园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儿童家长等各方,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供延时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难问题……“通过参与协商议事,大家听到关注的问题得到回应,看到生活的家园发生变化,感受到困扰各方的难题得到解决,就更愿意参与进来,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回天地区协商议事工作专班表示,“回天有约”在探索破解大型社区的治理“密码”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随着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的接续开展,回天地区基层协商议事体系建设将不断深化,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共商共治,凝聚动员更多居民群众,为建设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而积极行动、携手同行。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