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试点建设,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新京报报道,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步行15分钟左右为服务半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为目标的城市居民生活圈,它的试点建设,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的“微循环”,也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截至目前,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已培育建设东花市南里社区、西单北社区、古城南路社区等3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023年,在原有数量基础上,北京市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数量扩张的背后,衔接着“2025年北京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的建设目标,也意味着更多市民将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便捷、更丰富的公共服务,其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将明显提升。
优质的社区生活圈与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交通出行以及多元的服务供给等密不可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让市民群众从家步行出发的15分钟范围内,就能满足买药、问诊、健身、逛公园、购物、参加社区活动等各种日常生活所需,与之相对应的学校、超市、公园、银行、医院、快递站等网点需一应俱全,让各类服务资源集聚到居民家门口。这种就近的便利很好地衔接了“家”和“城市”,看似是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实也是城市治理在社区最后一公里的通经活络,背后则是在城市更新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和实现全覆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社区的情况不同、基础各异,在规划建设中的着力点也不尽相同,而整个便民服务圈的完成度则应可衡量、可比较。
这就要求不同区域既需因地制宜补短板,又需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灵活的建设办法。这也是开展试点建设的用意所在,以点带面,才能让成熟的经验做法及时发挥效用,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尽快推开。
北京在便民生活圈建设过程中,遵循此路径,打造划分标准和评价体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补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发展“一店多能”等,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开了开阔的发展方向,也是在为每位市民的美好生活全力护航。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