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想不到,公园里的休闲驿站、地铁外的风亭风道、街边的学校幼儿园……这些身量不大、仿佛不经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公共空间和设施,不少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等大师手笔。从2021年开始,北京启动“大师做小品”专项行动,以温榆河公园、工体东北地块景观小品、丰台教育建筑项目等为试点,吸引顶尖的规划师、建筑师团队组建工作营,全过程参与设计、研究、评审,打造示范工程。
(相关资料图)
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师做小品”就是倡导更多规划师、建筑师不仅关注重大项目,更要关注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小项目,用“绣花”功夫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引导形成具有首都气质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
温榆河公园“丹凤朝阳”骑行桥(概念方案)
用声音贯穿工体岁月(概念方案)
温榆河畔 驿站桥梁大师巧“点睛”
朝阳、昌平、顺义三区交界处、有着北京城市最大“绿肺”之称的温榆河公园,是市民游客休闲漫步的好去处。几年前,这里还遍布砂石场和废品收购站,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经过疏解腾退并进一步修复生态,原来的边缘地带变为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开放空间。
在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乘游览车穿行园中,森林、花海、梯田、湿地等不同景色从眼前掠过。与既往印象里粗放的郊野公园不同,这里的景观设计既精致又不失野趣,林海四季皆美、地形丰富多样、曲河清澈秀丽,就连观景台、书屋等附属设施也巧妙消隐于自然之中。
这样环境优美的蓝绿空间里,更需要精心规划每一寸用地,精心设计每一处设施。为此,市规自委组织开展了“共筑京彩——大师做小品”专项活动,搭建工作平台,选取温榆河公园部分驿站小品、城市家具作为试点,邀请知名建筑师邵韦平、朱小地、王辉分别作为昌平、朝阳、顺义试点区域的责任建筑师,组建工作团队,开展细致的设计工作。
结合试点区域的不同特点,3位大师的设计方案各有侧重。
昌平段(二期)的主题是碳中和,希望探索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双轮驱动的“新型生态空间”建设模式。与之相应和,邵韦平提出用3D打印建筑的方式打造公园驿站。“它就像造汽车一样,各种构件都在工厂完成,然后运到现场,由工人进行材料堆积,是建造领域的革命。”邵韦平介绍,3D打印建筑不仅能够灵活实现复杂的建筑造型,还可以将建筑废料循环利用。
朝阳段(二期)的驿站、桥梁由朱小地设计,最亮眼的就是“丹凤朝阳”骑行桥的概念方案。桥梁自地面缓缓向上盘旋,画出一圈圈动感的弧度。游客可以骑着自行车一路行至最高点观鸟、观湖、观园,也可以步行而上,拍照打卡,纳凉远眺。“小品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期待它能在温榆河公园落地生长。”朱小地说。
王辉为顺义段(二期)设计的驿站现代简约、色彩明丽。一个个开敞的方形箱体散落园区之中,造型如同相机的闪光灯,聚焦于园区的自然美景,为游客提供休憩放松、远眺赏景的半开放空间。驿站形成的框景效果让徜徉其间的游客也成为公园里的一道风景。
目前,部分驿站小品及城市家具的设计方案已经稳定,处于深化设计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落地实施。第二批试点项目方案设计也将适时启动。
丰台海淀 国际水准造“梦想”校园
今年9月1日,北京育英学校科学城学校迎来近300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走进新落成的校园,近5000平方米的下沉式操场如同一片蓝色海洋,与天光云影交相辉映,占据了当之无愧的“C位”。这里既是孩子们喜爱的运动场,又为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采光通风。
育英学校科学城学校
“操场不光是户外活动的地方,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大家庭的起居室,是让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陪伴、共同成长、充分交流的大客厅。”设计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王小工是教育建筑领域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更新扩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本部)新校区都由他带领团队操刀设计。在他看来,校园建筑的设计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交流与沟通空间的营造,让师生之间、师生与校园环境文化之间形成丰富的情感互动。
步入教学楼,每4间教室拥有一处共享的开放空间。这里既可以是课余时间学生们休憩放松的图书角,也可以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小讲堂。“整体的设计理念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契合的。”科学城学校校长赵春荣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围绕4个关键词——生态、书香、艺术、智慧,这些都需要更加开放的空间设计。“比如书香,我们鼓励的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阅读,也要把阅读的习惯延伸出去,咱们这个图书角就是一个很好的公共空间,学生们非常喜欢。在这里举办的小讲堂、社团活动等也是让大家彼此交流、开拓视野的方式。”
科学城学校面积不大,但设计处处可见匠心,就连细微处的颜色也经过反复调整,用色节制,清新自然。“我们希望校园成为最美的地方,让学生们在美好的环境里耳濡目染,感受艺术,培育情感。”校方的期待也正是设计方的初衷。
除了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城学校在建筑技术上也十分领先。它是全市首批钢结构装配式校园之一,大量建筑构件在工厂就能提前预制,现场装配,大大减少施工环节的环境污染。
在海淀北部地区,去年开园的六一幼儿园科学城园也由大师打造。据了解,该项目建筑用地只有4200平方米,要满足12班、360个孩子的日托需求已是不易。更大的难题是,由于项目处于高密度住宅区域,既要考虑对现有住宅的退让,又要进行光照计算,外加规划限高等多种因素,设计时面临极大的限制。
六一幼儿园科学城园
“我想,大师做小品的价值点并不在于彰显个性,而是要在普适的范式基础上有所创新,并使其结果可推广。”坚持实用、大气、经济的原则,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王辉尝试用最节约、规则的平面布局,为这所幼儿园设计出有趣的使用空间和丰富的建筑造型。幼儿园的南立面设计为大型的玩具柜,圆、方、三角形穿插在网格状的立面中,孩子们在室外就可以辨识出自己的“领地”。有限的中庭空间内搭建了一体化的攀爬网、滑梯、乐高墙等设施,如同一个3层高的大玩具,让孩子们尽情探索。
与南部地区相比,海淀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尤其是教育配套设施。为此,市规自委海淀分局会同海淀区教委、北部办等有关部门,邀请张永和、朱小地、王辉、王小工、董灏、崔伟、野城等业内专家,组建大师工作营,带动7个国内外高水平设计师团队,打造精品教育设施。
“这批教育设施项目的设计,从建筑形态、活动空间到人性化思考各方面都进行了高水平的探索,为今后开展规划服务拓展了思路,设计师们都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情感。”市规自委海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大师设计的11个教育配套设施项目均已基本建成,陆续投入使用。
在丰台区,由区政府和市规自委联合组织的教育建筑设计“大师工作营”项目也已热火朝天开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庄惟敏各自领衔设计团队,王小工也再度带领团队参与其中,为北京市十二中分校、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分校、丰台第五幼儿园分园进行规划设计。项目于今年6月启动对接,8月初召开了方案评选会。“我们会继续统筹协调各部门的衔接工作,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打造丰台区教育建筑精品力作。”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体焕新
市政设施变城市亮点
将裸露地面的排风机、冷却塔、疏散电梯等市政设施,由大师设计改造为艺术雕塑、城市景观,这是工体改造复建中正在进行的尝试。
今年3月,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东北部地块“景观小品”概念设计启动会召开,胡越、张利、李兴钢、朱小地、王辉5位设计大师共同参与,进行小品建筑创作,创作对象就是场地中的16个市政箱体。
“这些设施设备通常只强调功能性,是不具有设计感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绿地掩映之中,这些工程构筑物是比较突兀的,对周边景观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破坏。”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抱着把“负面空间”变成城市亮点的逆向思维,“景观小品”概念设计邀请大师集结,各显神通。
作为第一届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工体承载了深厚的城市记忆,几位大师的设计方案也不约而同地围绕“记忆”展开。
“1959年,在一片芦苇中,北京工人体育场落成,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随后,每一段工体历史都伴随着记忆的声音。在不久的未来,新工体落成,更多的声音将在这里汇聚。”李兴钢设计的关键词是声音,3个主题区域分别对应过去、现在和未来。演唱会上的欢笑声、全运会上的脚步声、国安夺冠的呐喊声,都有可能在这里复现。在造型上,箱体转化为镂空的砌筑形体,融入景观之中。
广场核心区域有一座排风井。在胡越的方案中,他首先以绿篱将排风口与人群活动区域隔离,然后将工体改造前原有的梭形灯架作为标志物安置在侧,传承工体记忆。灯光还能够强化和提示一旁的商业入口,为新工体起到功能性作用。
以老北京传统游戏为原型,张利将出风口墙体的一侧或两侧设计为游戏单元,把转陀螺、滚铁环、丢沙包、弹弹弓的玩法融入其中。以丢沙包为例,场地设有大小各异的沙包,弧形墙面上设置动物图案的感应界面,当玩家用沙包击中图案时,图案会发光给予实时反馈。“我们把每个单元视为一种共享空间,鼓励大家通过身体运动参与游戏,互相交流。”设计团队介绍。
“工体项目采取保护性改造复建,除了关注建筑主体,室外广场上的原有雕塑也是风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小地设计团队将通风管道等设施以当代艺术的方式抽象表达,衍生出新的公共艺术品,传承城市记忆。每一组管道都被设计成“群雕”的形态,圆润的造型既显得憨态可掬,又彰显出原有体育雕塑的动感姿态。
单调排布的风井箱体能否进行景观设计?王辉给出了一种灵动的解法。方案利用原有风井的位置,以大致平行而带有弧度的墙体,营造彼此区隔又相互连接的公共空间。当行人在其中穿梭漫步时,墙面可以通过LED屏等形式跟行人产生互动,打造趣味空间。
市规自委表示,在集采众长的基础上,最终该项目将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方案综合并落地实施。
据了解,5位设计大师还共同签署了《以设计力量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议建筑设计师积极参与“大师做小品”活动,以设计力量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用优秀设计引导社会向理性、全面的建筑审美演变,建设高品质、人性化、绿色生态的空间环境,打造首都建设精品力作。
摒弃“贪大、媚洋、求怪”,北京的建筑设计应当挖掘城市精神,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从而留住记忆、记住乡愁。市规自委表示,除了上述试点项目,本市还将在社区服务设施、城市微更新、城市小品家具等项目中推广“大师做小品”活动,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试点工程,提升全社会对建筑审美的关注。
专家观点
于细节处见城市品质
朱小地
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师都是在做大作品,小品很少有人问津。将大师和小品对接到一起,无论是在城市规划管理层面,还是在建筑设计领域,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北京由过去的增量扩展阶段转到存量更新阶段。这意味着要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优化和美化,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对城市空间品质和审美的追求。城市小品介于建筑与公共艺术品之间,贴近市民生活,也承载着市民的文化认同,不能因其体量小、造价低,就可以忽略。“大师做小品”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涌现出的新需求、新导向、新理念。
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建筑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多年的历练能够使建筑师从更多的角度观察城市,看待城市中的每一个建筑,对建筑小品的结构、功能、结构安全性把控,以及包括材料、质感、色彩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先天的优势。将小品设计成体现建筑师能力和智慧的杰作,这也是对每一个参与“大师做小品”活动的建筑师的考验与挑战。
每次参与“大师做小品”活动,虽然项目非常小,可能只是一个核酸检测亭、一个通风管道、一座步行桥、一个座椅等,却倒逼建筑师投入精力,凭借思考的深度和创作的能力,给出自己的答案。集群设计的组织方式对建筑师们也是一次思维角力,无形中激发了建筑师的参与热情和创新能力。
参与“大师做小品”的建筑师,秉持的是建筑服务社会的态度,也是履行作为专业人士、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大师做小品”的成果更具有社会属性,是从提升空间品质的角度考虑小品及周边环境的改善,在创造新的城市功能的同时,带给市民更多生活乐趣和美的享受。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