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南与孩子们面对面分享。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石磊现场讲述钱学森生平。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科技进步的源头是什么?“科幻小说鼻祖”凡尔纳三部曲中的内容都实现了吗?为什么钱学森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样重要?……1日是新学期开学首日,陈光南、石磊等多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走进北京10所中小学校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9月1日,北京市160余万中小学生返校开启新学期。
(资料图)
“宣讲团”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
今年5月,140个单位被命名为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其中26个基地位于北京。新学期开学之际,北京市科协联合新京报邀请由老科学家、科学家后人、相关研究专家或青年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学精神宣讲团”走进校园,向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让青少年感悟科学家精神。
9月1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石磊先后来到北京景山学校和府学胡同小学,介绍科学大师钱学森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的工程科学、工程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等学术成就为我国力学、航空航天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陈光南则登上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和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讲台,结合实际案例与初中的孩子们分享“机遇与基础”,介绍攻坚克难创新的过程和其中的酸甜苦辣……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京启动
此次活动中,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张宇庆走进史家教育集团革新里小学,高级工程师高玉峰走进广渠门中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德良走进景山学校通州分校,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张嵘走进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北京大学王选纪念室主任丛中笑来到史家小学通州分校,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张厚英走进呼家楼中心小学……从当今世界格局突变到国家间科技较量,让青少年感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的内涵。
这标志着由北京市科协联合新京报举办的2022年“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市全面启动。据悉,今年十月校园科技节,主办方还将邀请科学家再度亲临校园,启发青少年创新思想,培育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 焦点
力学教授陈光南:科学家并不遥远
“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科学家离自己很远。其实,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家也是普通人,离我们并不遥远。”新学期开学首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陈光南来到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与初中同学们分享“机遇与基础”,介绍攻关克难创新的过程和其中的酸甜苦辣,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
科学家分享自身科研故事及成长历程
“先来问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钱学森,谁能说出他到底是做什么的?”“同学们都听说过‘两弹一星’,分别指的是什么弹、什么星?”“接下来把问题拔高一点,有哪位知道原子弹和氢弹的工作原理?”在接下来的“开学第一课”上,陈光南层层深入地抛出问题,台下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据悉,陈光南主要从事金属物理、材料力学、应用激光以及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发明创造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接下来的40分钟,陈光南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老所长钱学森的小故事引入,还分享了自己科研和成长经历中的几件趣事。“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线科研人员,我们时常会接到社会各相关部门遭遇困难的紧急求助。解决这些难题往往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我们不得不突破传统框架另辟蹊径。”陈光南说道。
科学精神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
“科学家精神、科学家故事大家都听了很多,但是仍然会觉得科学家离自己很远。”陈光南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分享希望告诉同学们,“科学并不神秘,就在身边;科学家也是普通人,离我们并不遥远。”
陈光南指出,其实从小就立志做科学家,未必一定能成为科学家,这中间的过程一定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然后能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发挥什么样的价值,都是自然而然的。“科学精神很重要,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和态度,还需要有知识积累以及坚韧的毅力。”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校长丁岚指出,学校校训就是“严谨求真”,这与科学精神紧密相连,而科学精神的底层逻辑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情怀。“当前我们国家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人才,希望通过这次与科学家的对话,将科学求真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扉,让他们坚定目标,找到前进的动能。”
“钱学森跟老师争论问题后,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将问题探究到底,这个故事特别打动我。”听完讲座,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常宽洋对记者说道。初一年级学生徐乐漪也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原来,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背后是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努力,还有严谨细致的态度、坚持到底的毅力。”
高级记者石磊用“四气”讲述钱学森
9月1日,在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的“明伦堂”教室里,两个孩子玩起纸飞机。原来,这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石磊走进府学胡同小学开讲“开学第一课”,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互动的环节。
探索纸飞机背后的科学奥秘
“儿时的钱学森可是个‘学霸’,他折的纸飞机总是飞得最远,我们看看这两个同学谁放得远。”因为讲座面向的是小学生,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石磊挑选两名学生折飞机,比赛谁的纸飞机飞得更远。
在一阵加油声中,两名学生的纸飞机划过讲台上空,又“噗”地栽到地上,引发满堂笑声。紧接着,石磊给学生们揭秘,为什么钱学森的飞机就飞得更远。原来,他发现纸飞机头太轻会承受不住气流的压力,太重又会向下栽,掌握了这个原理后,每次比赛时,钱学森都悄悄在机头放一个铅笔芯,让它能够被气流托着滑翔很远。
石磊是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之所以如此了解钱学森的故事,是因为她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来,多次采访过钱学森,还担任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研究组组长。在石磊的讲述中,这名科学大师儿时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兴趣广泛,他热爱音乐,喜欢玩游戏,而且从艺术和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钱学森说过,艺术上宏观的形象思维,可以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他在学生时代养成了非常好的习惯,你们也要文理兼通,全面发展。”
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一个科学家的豪气、一个大学者的底气、一个纯净人的心气,她用“四气”讲述自己心目中的这名科学大师。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石磊告诉同学们,他不在意当官、不沽名钓誉、不在意钱财,一心搞科研,“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远的星空,同学们把掌声献给我们敬爱的老师钱学森。”
同学们被科学家的骨气所感动
“没过瘾,还想听。”课程最后,孩子们一同喊道。六年级(7)班同学雷学建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钱学森的骨气,“他在美国有那么高的待遇,仍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我很钦佩。”雷学建平时也很喜欢玩纸飞机,在钱学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爱好。六年级(7)班王邑兮感触最深的是钱学森对学习的态度,“他小时候该复习就复习,考试的时候很放松,这一点我得好好学习,我考试的时候总是太紧张了,总是会错一些不该错的题。”
府学胡同小学科技教育负责人徐岩介绍,除了主会场两个班的学生外,全校学生分别在各自班级在线收看了这一讲座。她表示,石磊的讲座将钱学森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们,让孩子们不再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科学家,而是一个拥有执着精神的、鲜活的人,“他的经历激励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坎坷时,努力工作和学习。”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