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东北方向,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年间崛起了一座科学城:“太极一号”“怀柔一号”等卫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全耦合模拟,自主研发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原型机连续稳定运行……
从正式获批建设至今,怀柔科学城恰好经历5年。5年来,怀柔科学城从蓝图变为现实,从建设转为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科技设施平台集群初具规模,创新“核爆”效应逐步增强,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科技创新实力明显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建设到运行
年底前半数科技设施投入运行
北京三大科学城中,怀柔科学城相比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规划建设起步较晚,定位也不同。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明确以怀柔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进行建设。同年,怀柔科学城扩展至密云后,整个科学城面积从41.2平方公里增至100.9平方公里。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北京引领全球科学发展和国际重大前沿技术突破的新引擎,可提升我国在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正因如此,怀柔科学城集中布局一批“大国重器”。如今,怀柔科学城科技设施平台集群初具规模,29个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项目全部实现开工,部分项目建设进度快于计划,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全国设施平台高度集聚的区域之一。
29个科学设施平台项目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提前一年试运行,正在准备国家验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进入科研状态。到今年底,29个设施平台将实现近半数进入运行状态,科技设施集群效应初显,协同创新基础初具规模。
从科研到应用
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
2020年12月10日,一颗命名为“怀柔一号”的卫星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全天监测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高能辐射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推动破解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演化奥秘。
怀柔科学城已从建设为主转换为建设与运行并重的阶段。伴随着大科学装置的亮相,科研成果也在加速涌现。
中科院空间科学一期先导专项“墨子”“慧眼”等相继升空,二期先导专项“太极一号”等卫星成功发射,推动我国迈向空间科学强国;
大气物理所依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全耦合模拟,可为2060年碳中和的路径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力学所研制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和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大幅提升我国在空天宇航方面的地位;
物理所自主研发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原型机,在解决量子计算核心科技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标志我国已具备为量子计算提供极低温条件保障的能力;
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数据确权与交易关键技术,在提高数据交易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数据交易的安全性,使得数据交易能像普通商品交易一样简捷安全……
“怀柔科学城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原动力、高质量发展引领力。”相关负责人说。
从创新到产业
培育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不久前,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正式开园,迎来首批13家企业集中入驻,预计达产后年生产总值可达16.5亿元。
这个产业园“硬”在哪?怀柔区方面介绍,园区依托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势,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领域,外延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打造集产业技术研发、科技企业孵化、高端人才引进、重大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业技术转化基地。
“怀柔科学城发挥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策源作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强化科技创新对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相关负责人说,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三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正是其中之一,已吸引82家仪器和传感器企业落户怀柔科学城。围绕设施平台优势,科学城也谋划布局新材料产业,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投入运行,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型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正式运行。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科学城引入了北大怀密医学中心,鼓励企业在诊断试剂、包装材料等领域深耕细作。
产业落地的同时,前沿创新正加快布局,目前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已经落户。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