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生的小麋鹿们在大青山茁壮成长。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程志斌
昨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了解到,去年9月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野放至内蒙古大青山的麋鹿种群,已于近日成功繁衍第一代,9只母鹿总计生下了9只小麋鹿。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建立野生麋鹿种群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功。
自麋鹿野放至大青山以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科研人员与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保护区工作人员,一直对这群麋鹿进行跟踪观察,并通过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密切关注它们的种群分布位置。
4月2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科研人员接到大青山保护区工作人员消息:有只母鹿离群。在详细了解母鹿的精神状态、取食情况等信息之后,科研人员提醒保护区工作人员:“4月份是麋鹿产仔期,母鹿产仔前通常会离群,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分娩。这只母鹿很有可能即将生产,应当远距离用望远镜观察,密切关注它的状况”。
4月3日上午,工作人员发现,这只离群母鹿后跟着个“小不点”,全身带有斑点。经过确认,“小不点”正是新生的麋鹿幼仔,身体非常健康。
之后,鹿群中又有8只小麋鹿陆续诞生。目前9只小麋鹿已经组成了小小“幼儿园”,它们在大青山中自由、快乐地奔跑、玩耍,给山花烂漫的大青山增添了别样韵味。
2019年,国家林草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启动实施麋鹿种群扩散与扩大放归项目,旨在研究、寻找和选择更多合适区域进行野化放归,争取建立更多独立的麋鹿野生种群。项目也有助于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两大不同种源的麋鹿进行遗传基因的交流,提高麋鹿种群遗传多样性。
2021年9月,国家林草局会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麋鹿野化放归活动,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22只麋鹿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只麋鹿被同时放归到内蒙古大青山适合其生存生活的保护区湿地。经过超过半年的适应期,这群麋鹿相处融洽,适应了大青山的高寒气候环境,顺利度过严酷寒冬,成功繁衍第一代。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