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赛后“休整”,冬奥场馆近期接续向公众开放。率先“迎客”的“冰立方”,体验首日便有上千人前来打卡。除了原汁原味儿的灯光、大屏、景观等冬奥元素,赛时比赛场区、媒体看台、运动员更衣室等设施都全貌呈现,让市民过了把“冬奥瘾”。
赛事场馆再利用,向来是“奥运遗产”最直观的呈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鸟巢、“水立方”等不仅化身北京城市新地标,更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就拿国家游泳中心来说,除了承接游泳世界杯、跳水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还兼顾着戏水乐园、文艺演出等丰富活动。14年过去,“水立方”变身“冰立方”,鸟巢上演“一片雪花”的故事,五棵松体育馆6小时完成“冰篮转换”……“双奥场馆”的惊艳亮相,不仅成为北京“双奥之城”的生动标识,也为“奥运遗产”再利用提供了绝佳范本。
向世界呈现什么,给奥林匹克留下什么,如何为人类未来创造更多价值,这是每一届奥运会都在矢志回答的课题。也正是出于这份战略考量,本届冬奥会每座场馆从改造建设之初,就充分践行可持续性理念,为赛后利用做了事无巨细的准备。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面可根据需要分区域分标准制冰,赛后可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同时进行冰上运动;“雪如意”下方被设计成一个足球场,日后可举办音乐会等大型户外活动;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步建设大众雪道,吸引广大爱好者体验冰雪……赛时服务赛事,赛后惠及民生,融入生活是“奥运遗产”的魅力所在,也是生命力所在。
奥运筹办举办与城市转型升级同频共振,记录着新世纪以来“双奥之城”的前行脚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钢搬迁、河道清淤、节能减排、地铁扩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绿色、科技、人文”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天蓝水清、惠风和畅,还有新的发展思路和动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重生、生态修复、绿电护航,新的奥运周期赋能发展以“双倍速”,城市更新、动能转换迈出更大步伐。经济发展更强劲、生态环境更美好、社区治理更精细、交通出行更便利、生活空间分配更合理……奥运之缘,带来了北京的成长、进步,也在契合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助推着大家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充实。
“一旦成为奥运城市,便永远都是奥运城市。”“双奥”历程给北京留下了丰厚财富,使之不断融入社会生活,就能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一起向未来”。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