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的内容展开热议,从细化三级公立医院考核指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推进“互联网+”医保赋能智慧上门、设立医保支付的药学服务项目等方面建言献策。
顾晋代表
细化考核指标,激励医院收治疑难重症患者
对三级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考核,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认为,由于三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功能不同,目前的绩效考核指标有待进一步细化调整,“参加考核的有国家医学中心、省级医疗中心、区域或县域医疗中心,医院的基础能力、科研投入、目标群体不同,不应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医院接收疑难重症病人的能力在考核指标中占比较小,“为了应对考核,有个别医院把疑难重症病人拒之门外,出现了‘大医院做小手术’的现象。”
顾晋建议,根据不同类型,对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和标准进行细化。增加对国家、省级重点医疗中心收治疑难重症病人的考核。还可通过组建医联体,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有效手段,让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分级诊疗评价指标如基层首诊率、下转病人、医院接受其他医院(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医联体内医院)进修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占比等内容,评估其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效果。
刘玉村委员
建立“人人拥有、时时有用”个人健康档案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稳步实施,近年来我国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如何让全民健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党委书记刘玉村认为,要把健康中国行动这一长期战略进行战术分解,从认识层面深化公众对健康的认识,从产业层面把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从实施层面建立“人人拥有、时时有用”的个人健康档案。
刘玉村认为,个人健康应有三个层次含义:第一层是结构健康,第二层是机能健康,第三层是心理健康。应深化公众对个人健康的理解认识,关注自身结构健康,更兼顾重视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
“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不该只着眼健康体检,应形成贯穿生命全程的记录。从出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纳入每次常规检查和就诊记录,全面全程了解身体变化,做到早防、早诊、早治。”刘玉村认为,这种档案可分散于各地各级医院,由国家统一标准,在法律监管许可范围内,合理利用档案数据。
“促进全民健康是大工程,哪些工作由政府主导,哪些交给市场,应做好统筹规划,把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刘玉村说,医疗仍应以公立医院为主,健康产业则可交给市场,政府做好监管。
吴浩委员
利用“互联网+”医保赋能智慧上门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首诊在社区”将是未来居家养老趋势,老年人对医护上门需求将日益旺盛。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建议,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加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推进“互联网+”医保在智慧上门中的使用,加快“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建设,更好满足老人需求。
吴浩调研中发现,基层卫生机构人力配置不足,上门医疗服务市场不规范、缺少市场主导力量,基层卫生机构难以开通“互联网+”医保,都是目前智慧上门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他建议,利用“互联网+”医保赋能智慧上门,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互联网医疗巡诊,提升基层工作效率。推进上门医疗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定居家养老评估、长期照护等服务标准,梳理服务风险,明确服务规范,保证上门医疗服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和法律保障。加快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统一参保人群数据采集标准,实现部门信息数据合作共享。
丁洁委员
建立罕见病慈善专项医疗救助基金
“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从事罕见病治疗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丁洁倍感激动。她建议,建立罕见病慈善专项医疗救助基金,主要解决医保药品目录外的罕见病高值药品支付问题。
丁洁说,由全国罕见病学术团体主委联席会议牵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9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监督引导慈善组织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76%的受访者认为慈善救助重特大疾病和罕见病患者,最好的方式是善款直接进入患者就医支付过程。
对此,丁洁建议,动员企业或各类经济实体定向捐赠,建立省级罕见病慈善专项医疗救助基金,主要解决医保药品目录外的罕见病高值药品支付问题,促进慈善救助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的建立,需政府部门、慈善机构、企业等共同协商,制定救助疾病目录、药品目录和救助力度,并建立工作制度和机制,明确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否进入患者就医的支付账户等操作方法和细节。
于圣臣委员
单独设立药学服务收费项目
“没有药学服务收费项目,把关用药的药师全是活雷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凯博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于圣臣认为,合理用药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保支出十分重要,但药学服务缺乏经费支持,医院存在药师队伍弱化现象,建议推进药学服务与医保体系协同发展,单独设立药学服务收费项目,建立科学的药学服务费用支付标准,体现药师的服务成本和价值,实现医保控费。
于圣臣调研发现,药学服务成本只是分摊计入到医疗服务价格中,由于一些医院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导致药师队伍弱化,甚至出现医院药房被药品批发单位承包的现象。
“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并收取服务费用,是全世界通行做法。”于圣臣认为,合理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品费用,降低医保总支出费用。建议应开展医保支付的药学服务项目,体现和量化药学服务的技术价值,制定服务清单、服务标准和支付标准。建立药学服务标准及质量评估体系,促进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