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冬奥会上,一位新“气象员”——一套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凭借精准的技术,为气象预报提供有力支撑,为动态赛事安排作出贡献。这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应用“百米级、分钟级”客观气象预报技术。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明轩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气象)负责人。他坦言,在北京冬奥会前,我国针对复杂地形下冬季天气的高精度预报技术研发水平较弱。而且依山而建的延庆赛区气象条件复杂,“百米不同天”。通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可实现“公里级”网格气象预报,虽已相对精细,但还远不能满足冬奥赛事保障需求。这也是开发新系统的原因。
为了让气象预报在小尺度内更精准、在时间跨度上更长远,气象保障团队在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建立起441套气象观测设施,完整收集、分析了三赛区四个冬季的加密气象观测数据。
科研团队毫厘必较,分秒必争,是因为这套系统将关乎比赛成绩和运动员的健康。以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赛道区域横跨2.5公里,起终点间直线距离约2.25公里,海拔落差近1000米。运动员竞技速度可达每小时140千米,遭遇瞬时强风不仅会影响竞赛成绩,还极易导致身体姿态失控而受伤。气象团队必须掌握全部赛道区域的精细气象条件变化,才能为比赛最佳“窗口期”的选择提供关键决策建议。
历时4年多,这支科研团队研发出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等,构建完成冬奥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睿图-睿思”,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客观气象预报和人工智能预报技术在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中的应用。预报最小网格距达到67米,每10分钟滚动更新,还实现了0至10天的长程预报。系统数据产品会第一时间提供至前方的52名专职冬奥气象预报服务人员,由他们综合实时观测数据、高精度预报数据和现场情况得出预报结论,为动态赛事安排提供有效参考。
如今,新“气象员”上岗,运转良好。2月4日上午,气象预报显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降起点阵风可达8级,男子滑降第二次训练推迟一小时进行,风速一小时后果然如期降低……陈明轩说,这套系统实现“一项一策”甚至“一场一策”,以及特定点位的阵性大风、降水相态等特殊气象要素预报。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