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25周年校庆。
校庆日当天,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杰出院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向北大捐赠一千万人民币,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北大敦煌学相关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以及相关学术机构的发展建设。
此次捐赠的资金,包括2019年樊锦诗获得的“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奖金(该奖金总额为2000万港币,其中一半捐给了母校,另一半捐给敦煌研究院),和2020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币。在此基础上,樊锦诗还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使基金本金达到了1000万人民币。
(相关资料图)
“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打算,这份奖金应该‘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一定要使所得奖金用在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在捐赠仪式上,樊锦诗表示“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得益于母校‘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的熏陶和许多前辈师长们的谆谆教导、悉心培养,才使我有能力为敦煌石窟做了一些贡献。今天我捐赠给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这点捐款,是我应该给母校做的奉献。我希望樊锦诗教育基金的设立,会对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一点添砖加瓦的积极作用。”
“别说我了,还是说说敦煌,说说莫高窟吧”这句话总被樊锦诗挂在嘴边。
1958年,樊锦诗进入北大考古专业就读。1962年,本科期间最后一次专题考古实习时,她选择了敦煌莫高窟。1963年毕业后,她服从国家分配前往莫高窟工作,此后的几十年间,樊锦诗与敦煌密不可分,她一步一步的走完了莫高窟大大小小每一个洞窟,看遍了洞窟里的壁画、彩塑,手写敦煌的申遗材料,推动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的颁布,主持编写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
1962年秋,宿白、常书鸿、李承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实习学生(樊锦诗:左三)在莫高窟大牌坊前合影
樊锦诗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十七年时间里,小到食堂饭菜的口味,大到整个整个研究院的管理,她事无巨细。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被大家称为“敦煌的女儿”。到如今,她仍挂念着敦煌石窟,挂念着敦煌学研究的推进。
樊锦诗生在北平、长在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巧合的是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常书鸿也是杭州人。
杭州与敦煌,这两个相距三千多公里的城市,在考古上的缘分,延续了几代人。
2021年11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出的时候,以3D数字化打印复原技术复制的敦煌莫高窟第57窟,曾吸引许多杭州市民前来打卡参观。
杭州人所熟知的良渚遗址,也与敦煌研究院牵手,共同攻克世界性难题——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
良渚遗址是典型的分布于南方多雨、潮湿环境中的古代土遗址,“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是良渚和许许多多的土遗址给公众的印象。这样环境下的遗址本体,非常容易受到潮湿环境影响,出现渗水、干裂、表面粉化脱落、失色、生物病害等问题,保护修复工作十分复杂。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良渚遗址取样
2022年7月6日,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与敦煌研究院共同成立“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东南分中心”。双方将通过合作,围绕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技术、土遗址遗产监测、数字再现等内容,共同开展项目建设、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提升土遗址保护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