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在去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9%的较高基数基础上,今年同比增长4.5%。数据亮眼,超市场普遍预期。
一季度经济数据反映出国内经济实现较好恢复,尤其是服务业在明显加快,包括住宿、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恢复较快,显示出经济较强的内生恢复动力。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尽管经济数据超预期,但老百姓的“体感”似乎还没好起来。大家的直观感受,是收入没有增加,手里依然没钱。前几天,一季度CPI公布后,甚至有些人产生了“通缩”的担忧。
事实上,收入的增加是客观事实。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70元,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8493元,增长约28%。
但老百姓感觉“手里没有钱”也是客观事实。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过去20年中国居民财富大量转移到了房地产,中国家庭资产配置在房地产的比例高达到70%左右。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是大家感到财产缩水的最大原因。
另一方面,生产端在延续修复态势,但下游需求呈现波动。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指出,工业企业产销率继续回落,且低于上年均值,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下降,表明下游需求仍有压力。下游需求不振,恰恰是老百姓“体感”的反应。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二元结构,一元叫“国计”,一元叫“民生”。市场上看起来充足的货币主要去了“国计”的部分,流入“民生”部分比较少。这是来百姓感受到收入下降、债务压力、预期变坏的主要原因。
孙立平认为,现在所谓的“通缩”与一般意义上讲的通缩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只是足量的货币在二元结构中淤住了,关键的问题是要打通二元结构。
只有企业扩大生产,老百姓的收入才有改善的预期。3月份信贷数据看,企业中长期信贷同比多增7252亿元,自去年8月份以来累计同比多增约5.1万亿元,显示出企业强劲的投资扩产意愿。
同时,3月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多增较多,反映出居民消费、购房需求明显改善。杨德龙指出,未来大量居民储蓄会从楼市逐步转移到股权市场,资本市场的成长,也将给居民带来新的财产性收入。
今年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61.9%,反映为居民消费率,尽管数据没有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水平,但消费信心已有所上升。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这三年许多老百姓收入水平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购买能力和消费愿望的恢复,需要两三年的过程。
老百姓的“体感”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来,应该超预期。”苏剑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