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又一年,春气动了。
(相关资料图)
今天马一浮先生又回到文史馆大院,带着他沉稳的步伐与睿智的微笑。
4月15日下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暨纪念马一浮诞辰140周年马一浮雕像揭幕、马一浮研究协作平台成立仪式在省文史馆馆区举行。“崇文鉴史七十年”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史陈列展同日开展。
记者 宋文泽 摄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有一个永恒的话题:“说不尽的马一浮”。马一浮先生的学养、风骨、诗文和书法是文史馆的宝贵财富。
1953年,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成立,同年聘马一浮先生为首任馆长,开启了“崇文鉴史”之路。在建馆70周年和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举行马一浮雕塑揭幕,成立马一浮研究协作平台,是为缅怀致敬马一浮先生,也是更好地继承弘扬其对中华文化之坚定信念,挖掘阐释其学术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协作打造浙江文化“金名片”。
记者 宋文泽 摄
马一浮当年是与梁漱溟、熊十力等人齐名的儒家学者。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马一浮从不标新,更不自构体系,而始终只是潜心体究宋明理学,躬自践行中国传统文化。
马一浮先生是学贯中西的现代新儒家,不仅对中国文化“六艺”有着精深研究,并且以现代视野考察其对当今世界学术思想的价值,于融会贯通之中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马一浮提出的“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当下国学研究的重要指向,加强对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研究,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 宋文泽 摄
掩映于馆区一方竹林之下,伫立着马一浮铜雕塑像。马先生拄杖而立,目视前方,平静的眼神透着坚定,饱满稳重的雕塑造型为马先生博大、庄严、从容的形象平添了几分长者的温暖与亲切。
雕像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刘杰勇,他的创作构想是雕像如丰碑立于天地之间,雄浑、拙朴、静穆、庄严, 让形象平和、内敛、朴素、自然。从构图到塑造,重整体、弱细节,让雕像如旧时照片,模糊却印合心像,又如追忆往事,朦胧而亲切。在创作时,尽量避免留下刀痕锤痕,更多地保留泥巴本身的肌理以及相对自然的过渡,呈现其本来的面貌。刘杰勇将更多的空间留给马先生“自己”,留出空间,让观者基于自身感悟自行增补、重塑。
马一浮先生雕像创作,是一次艺术作品的塑造,也是主创团队与马先生一次相隔时空的对话。
“四月,又一年,春气动了
马一浮回到了文史馆大院,带着他的
沉稳的步履与睿智的微笑
让我们列队整齐,与他的目光对视
让老馆长知道
他四月间的长衫飘动,永远是
一种浩荡的
旗帜般的召唤”
正如省文史馆馆员黄亚洲所作的诗歌中描述的一般,他的长衫飘动,永远是一种浩荡的旗帜般的召唤。
记者 宋文泽 摄
自2008年起,省文史馆相继举办了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130和135周年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充分依托馆员研究员力量,组织编撰出版《马一浮全集》《马一浮书法集》等学术著作,举办“儒宗翰墨”“游艺证道”马一浮书法作品展,在马先生思想研究和书法创作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
“崇文鉴史七十年”馆史展,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省文史馆“崇文鉴史七十年”馆史陈列展同日开展。陈列展运用丰富的文书、手稿、信札、照片、图片和视频影像等一手资料,并运用数字化手段,向观众呈现“崇文鉴史”70年馆史。
展览以1953年建馆伊始至今70年的时间框架为基本叙事顺序,根据国家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出台的、与文史馆机构创建、职能转变紧密相关的文件政策为结点,设置了“其作始简”“与时俱进”和“守正创新”3个板块,展现省文史馆在创建阶段、改革转型时期和步入新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场景。中间展厅是以馆员为主体的“白首丹心”板块。馆员们是文史馆的主体,也是传承文脉、创作不歇的个体,板块也是向70年来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作出多贡献的馆员研究员们致敬。展览将历史发展中的省文史馆与馆员研究员个体,通过展陈现场进行钩沉与相互编织,以期全景描绘70年国家大历史下馆史变迁的画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