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三部曲》《走读浙江》,著名作家王旭烽的代表作是如何诞生的?
(相关资料图)
从2.5亿年前的长兴灰岩金钉子,到良渚遗址的玉琮,到星火燎原的五四运动,浙江的历史文化画卷又为何这样展开?
4月8日,良渚博物院春光正好,在“《走读浙江》走读分享会”上,王旭烽与读者梳理了从原始时期的古浙江开始的重要历史人文风物。
追寻生存之外的意义,是浙江人的生活密码
作为一名从历史系毕业的作家,历史的眼光深刻地影响着王旭烽文学视角,对于良渚,她有种特别的情怀。
分享会上,王旭烽还能清晰地记得,自己大学时期与同学激烈探讨良渚的匠人是如何用简陋的工具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玉器。没错,令她深感震撼的并非是规模宏大的宫殿遗迹和灌溉系统,而是良渚遗迹中极尽精美的玉琮、玉钺、玉璧。
这些数量庞大的非实用玉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制造难度可想而知,一件雕琢精美的玉琮,可能是一个匠人大半生的心血。这无疑彰显了良渚的富庶,但其背后是良渚文明对于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
当五千年前的良渚工匠,日复一日地打磨着玉琮上的一个近乎完美的孔洞时,他是否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他是否能预见美的传承?伴随着这些思考,王旭烽找到了浙江文化美学的起源。
“浙江人从不陷入绝望,他们总是在这片土地上把生活过得很好,浙江人只要饿不死,就一定会追求生活的美感,这是一种文化自觉。”她举例说,苏东坡刚赴任杭州时,发现百姓在西湖中大量种植葑草(茭白),已堙塞了大半个西湖。“苏市长”实地考察后,对西湖对未来发出了悲观的判断——“更二十年,无西湖矣。”然而,他却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疏浚西湖,这种超越使用主义的文化美学,是与太古的良渚文明一脉相承的。
王旭烽说,追寻生存之外的意义,是浙江人的生活密码。
若想找到珍珠,必须把土地全部刨一遍
“《茶人三部曲》和《走读浙江》原本不在我的创作计划之中。事实上,几乎没有作家能脱离实际经历,凭空构思出一部鸿篇巨制。”分享会上,王旭烽坦率地与读者分享起了自己的创作小故事。
1990年,王旭烽接到一个有关浙江共产党史的写作任务,为此,一丝不苟的她在一年里跑了浙江的五十多个县市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王旭烽发现,越走进浙江,就越发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浙江不仅有秀绝东南的湖光山色,更有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内涵。
“我们太需要在阅读中重新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了。”当她跑完浙江的五十多个县市区后,构思《茶人三部曲》、《走读浙江》,完全就是自然而然的想法和创作欲望,并在当年就付诸行动了。
王旭烽说:“你若想找到珍珠,就必须把土地全部刨一遍。我跑遍了浙江,自己都没想到从《茶人三部曲》开始,找到了一连串的珍珠,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我此后的所有创作。”
如今的王旭烽,依然笔耕不辍,迄今她共发表1000多万字,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曲、话剧、随笔等。2022年,她推出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新作《望江南》,这部作品入选了春风悦读榜的浙版好书。
这次分享活动是文澜读书岛“走读浙江”系列活动的开篇,据文澜读书岛主理人劳月介绍,活动下一站将前往余杭“章太炎故居”,接下来,还将继续走读浙江各地的历史文化名人、风土人情,让更多人了解浙江,读懂浙江。
文澜读书岛是“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的成员之一,在2023年的春天里,各大读书会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正在蓬勃展开。
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
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钱江晚报共同发起,联盟搭建共享平台、凝聚浙江相关社科普及基地以及民间力量,联合各地的读书会深入推广全民阅读,目前有24家读书会参与其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