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至今没记清TA的脸,只知道在最危险的那天,他们用尽全力,带你走出这难熬的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是国际医师节。经历三年战疫,如今各大医院虽已进入平峰工作状态,但医生们依旧在日复一日地奋力拼搏,默默坚守。
昨日,潮新闻记者兵分四路,直击手术、急诊、ICU、产房的医生们,记录他们对于生命的一场场倾力守护。今天,在潮新闻客户端上特别策划制作长图,点滴记录各大医院的最美“医”瞬间,通过多个细节镜头,感谢这些时刻在医院奔波的白衣天使。
山海袅娜,星河旖旎,你是我生命里特别的光,国际医师节,致敬最有爱的人。
一天十八台手术,来回七八千步
手术室里炽灯长明
范军强:超长待机是医生的常态,强大的内心、敏捷的思维、快速的诊断和坚定的责任心才是医生真正的武器。
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综合楼四楼手术室。等候区坐满了家属,空气中都透着焦急和不安。
一墙之隔的手术室里,安静了许多。每个“封闭”的手术间里都上演着刀光血影,在时间沙漏里等待着一个个奇迹。
范军强坐在手术间一角,同事们正在做术前准备。
他是浙大二院胸外科副主任,每周有两三天的手术日。
3月29日,范军强有18台手术。从早上8点多到手术室里,一直到下午3点,他完成了6台手术。“今天估计又要很晚下班了。”他做好了心理准备。他的最高纪录,一天连做了24台手术,下班时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两台手术几乎同时展开。他这边完成核心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步骤,扫尾工作让同事接手之后,又匆匆跑到那边做机器人手术。“手术室就这么大,来来回回地走,一天下来也有七八千步嘞。”
他胆大心细地操作着,从业28年,他的手依然很稳,动作利索,一气呵成。
范军强很少有时间和患者闲聊,在他看来,做好每一台手术,解决问题才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
随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意识逐步普及,肺部疾病的患者也是与日俱增。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
忙碌成为了范军强的常态。
“滴答,滴答……”伴随着手术间里仪器的声音,范军强努力打赢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天渐渐黑了,手术室里的灯一直亮着。
4小时抢救12人,半数以上为脑梗
急诊科分秒必争
吴建雄: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救治每一位危急重症患者。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吴建雄医生不停地穿梭在患者、家属和病床之间。
“她的心率达到了190左右,这是房颤,马上用药稳定心室率,否则会引起心力衰竭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用药后转到抢救室!”吴建雄说完就一路小跑到抢救室处理另一位脑梗患者的突发情况。
“今天上午4个小时抢救了12个人,其中有六七个脑梗患者,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吴建雄分析,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早晚温差大,脑梗发病率高,对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特别难熬。
在急诊科,时间是以分秒为单位计算。经过三年轮转、五年急诊的实战磨炼,89年出生的吴建雄早已练就分秒必争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面对危重患者,在记者看来非常惊心动魄的抢救,他和同事们却镇定自若,有条不紊。
救护车呼啸而来,躺在担架上的老年患者迅速被推进抢救室,绿色通道开启,注射生理盐水,建立了静脉通道,10分钟做完CT排除脑出血,随后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每一步诊断和治疗都分秒必争。
“脑梗的黄金救治时间只有4.5小时,越早救治,患者恢复越好,今天有几位老年患者比较可惜,送来的时候都超过了4.5~6小时,错过了溶栓窗,那只能再评估是否可以手术取栓或者保守治疗了。”吴建雄感到有些惋惜,即便已经一身疲惫,他仍想着如果患者和家属再重视一点,就能有更好的结果。
22张床位,24小时生命守护
重症监护室里上演生死竞速
胡马洪:为守护好病人生命的“安全岛”全力以赴,我们时刻准备着!
国际医师节的前一天3月29日下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监护(ICU)病区里,胡马洪主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严密关注着22位患者的病情。
他不时地驻足在21床患者的病床前,仔细查看监视器的每一项生命指标,他刚把这位因感染性休克导致多脏器衰竭的病人从死神的手中抢夺回来。前天早上,已入院三天情况趋于稳定的患者,病情突然急转直下。骤起的警报声牵扯着胡马洪的心脏,作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主任,他推迟了所有的会议安排,冲锋到一线,对患者实施全面抢救,上ECMO(人工心脏),上人工肾脏,经过半小时的奋战,患者病情迎来了转折点。在接下来的两个24小时内,胡马洪叮嘱团队,对患者实施不断档的重点监护,如遇紧急情况,随时向他报告。“终于守住了,每一项指标都平稳了!”胡马洪说,今天患者病情得到了较大改善,预计过两天就可以撤除ECMO和人工肾脏的设备了。
作为ICU主任,胡马洪早就习惯了重症监护室里随时上演的一场场生死竞速。医护们每天都在和死神进行无声的搏斗,他们清楚,ICU里没有“送分题”,危急时刻,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全力以赴,舍命相博。
3月29日19:00,还没有吃上晚饭的胡马洪再一次站到了病床前,俯下身查看21床患者ECMO的设备数据。时间渐渐进入医师节当天,胡马洪说他的节日愿望是团队的成员们都能有时间完成自己的疗休养任务,但在ICU里面似乎从来就没有“过节”的概念。
一夜多达30位
无痛分娩,安全而舒适
李淑曦:麻醉医生的职责就是帮助产妇在较少疼痛甚至无痛的条件下完成自然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李医师,2号分娩室需要无痛!”凌晨三点,浙大妇院麻醉医生李淑曦刚回到值班室躺下,一通电话又把她从床上叫了起来。
分娩室内,一位30多岁的二胎产妇正在低声呻吟,剧烈的宫缩痛让她额头冒出了密密的汗珠,“医生你终于来了,快给我上无痛吧,我受不了了。”
李淑曦娴熟地将产妇侧过身,精准定好位置,将局麻药缓慢地注入硬膜外腔。随着局麻药生效,产妇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呼吸也慢慢开始平缓、放松……
产妇说,生第一胎时产程太快,没来得及上无痛,当时痛得撕心裂肺的,“这次说什么都要上无痛,现在就舒服多了。”
对这种普通的产妇,工作十几年的李淑曦早已轻车熟路,“不夸张地说,闭着眼睛都能打。但有时候遇到特别胖的产妇,骨头都摸不到,定位特别困难,这种时候就要看麻醉师的经验了。”
目前,浙大妇院的无痛分娩率已经超过80%,大部分产妇都能在安全而舒适的状态下迎来新生命,同时麻醉师的工作也越来越忙。
一个夜班下来,李淑曦平均要给十几位产妇进行无痛分娩,最多的一晚达30位,每隔半小时就要起来一次,“我们开玩笑说这是‘仰卧起坐’。”
无数个日夜,麻醉医生在产妇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待产妇疼痛缓解后默默离去,奔赴下一场战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