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球精选!沉入其中 浸润心田——例谈《飞天》沉浸式教学策略探微
首页 > 原创 > 微深度 > 正文

全球球精选!沉入其中 浸润心田——例谈《飞天》沉浸式教学策略探微

来源:钱江晚报 2023-03-28 19:02:41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有效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能,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革新教学方式。沉浸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完成知识建构,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将对小学美术课堂的沉浸式教学展开研究,并从巧借媒体沉浸、构建情境沉浸、融合学科沉浸三个角度出发,以浙美版《飞天》一课为例,探寻沉浸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的策略。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美术作为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效能,教师要不断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借助沉浸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构建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于环境中,做课堂的小主人,积极主动地感受美、鉴赏美、探索美、表现美,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沉浸式教学不仅可以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体验感、参与感,还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接受艺术熏陶,不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及美术创作水平。本文旨在探讨沉浸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策略,并以浙美版《飞天》一课为例,从巧借媒体沉浸、构建情境沉浸、融合学科沉浸三个角度阐述教学实践策略,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效率与品质。

一、巧借媒体沉浸,拓展学习路径


【资料图】

1.图视结合,感知艺术

美术课堂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大,往往需要呈现较多的图片、优秀作品,而美术教材中所展示的图片画幅较小且印刷质量有限,若仅仅是用传统的手段教学,将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以数字化形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更高效、高质量的知识输送。例如在教学《飞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敦煌”平台(图1),这个沉浸感十足的线上展厅,共有30个洞窟,4430平方的壁画面积,全方位在线展示敦煌莫高窟的精致壁画与文物,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找寻高质量的壁画图片及其精确介绍,将其应用于教学当中。也可在课堂中直接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数字敦煌”页面,使壮丽的敦煌莫高窟景象映入学生眼帘,用清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敦煌的宏伟并为之震撼。教师还可以播放身临其境的影像视频,与学生一同观看动态的敦煌,进一步感受敦煌的美。

图1

2.实物观摩,直面艺术

名作赏析是美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传统的名作赏析方式往往导致学生与作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感,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直接将名作的复刻版实物带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观察名作的机会,用实物教具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多角度、多方面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例如《飞天》一课,教师可以将敦煌飞天模型(图2)带到教室,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地、细致地观察讨论飞天人物的曼妙姿态和华丽服饰,沉浸式直观感受敦煌飞天的韵律美和生态感。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艺术作品中的更多细节特征,有利于实现课堂增量的最大化。

图2

3.线上云游,深探艺术

日常的美术课堂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学生常常难以对名家、名作、名景进行深入研究,在信息技术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摆脱时空的局限,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呈现美术作品的名景、名作等,给学生展示完整的、有感染力的动态内容,满足学生拓展欣赏的实际需要。例如在《飞天》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以线上云游敦煌的形式,让学生在虚拟景象的洞窟中直击飞天艺术文化,感知壁画的神工意匠。伴随着略带神秘感的音乐,教师通过简捷的鼠标操控与学生一起步入洞窟,360度全方位游览洞窟面貌(图3、图4)。放眼望去,四面皆是古老的墙体和栩栩如生的壁画,看那仪态万方的飞天,有的彩带飘飞,漫天遨游;有的怀抱琵琶,轻拨琴弦;有的闭目凝视,侧耳倾听……这一刻仿佛我们真的离开了教室,穿越至洞窟之中。更为关键的是,浏览者还可通过鼠标操作放大、旋转壁画,更清晰地感受飞天艺术的独特韵味,加之文字的精简介绍,能够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参观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将飞天文化灌输至脑中。

图3

图4

二、构建情境沉浸,升华学生体验

1.角色代入,参与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参与、代入情境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飞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穿越到唐代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画飞天主题的壁画而不是其他主题?”“如果你是壁画师你想画什么?”,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中探讨壁画背后的深层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云游敦煌动画”(图5)进行配音游戏,让学生代入壁画当中的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配音,切身体会画中人物的情感思维。整个配音过程,学生充分融于老师所建立的游戏情境中,仿佛自己穿越进壁画,也是壁画当中的一员。待配音完成后,可播放动画,师生一同验收配音成果,幸福的笑声此起彼伏,课堂氛围生动、愉悦,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体验感,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图5

2.任务驱动,创造艺术

传统的美术课堂,学生通常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创作,缺乏目的性、积极性,为了改进这样的课堂作业形式,任务驱动性教学势在必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为学生学习美术带来激情,还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彰显个性。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思维需要转换,需要组织、引导、控制学生的课堂表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在《飞天》一课中,教师可以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发布任务:敦煌壁画因为历史悠久,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敦煌壁画管理员决定修缮部分壁画,他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了解飞天文化且绘画水平高超,所以委托老师邀请大家帮助他一起修缮飞天壁画。通过修缮壁画的任务驱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多了一份责任感、使命感,激励着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推动着学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3.联系生活,延伸艺术

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关联就像是鱼儿与水,它们之间彼此共生、互相交融。教师要将美术这一特性呈现给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将美术延伸至课堂以外,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艺术围绕在孩子的身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与艺术的息息相关,从生活中挖掘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如《飞天》一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飞天壁画的背景,与学生创作的飞天作品一起贴到教室的墙面展示,以师生共创的方式,集合每一位同学的作品,共筑成一幅新颖壮观的独一无二的现代飞天壁画。用学生自己的作品装饰教室,形成环创,让学生在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中学习,使美育不局限于课堂以内,而是浸润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飞天书签、挂饰、手账本等文创用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沉浸式地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三、融合学科沉浸,丰富课堂内涵

1.融韵律美

美术与音乐学科皆为艺术类学科,教学内容存在相通之处。教师应秉承“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的教学原则,从艺术的角度探求两门学科的融合点,实现跨学科教学融合,让学生在艺术感知、艺术发现、艺术体验、艺术表现等以艺术为核心的学习实践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实现跨学科项目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飞天》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精彩的舞蹈视频《飞天》,供学生欣赏感受,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身穿古风服饰,在现场与视频共舞,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沉浸式体验,还可以邀请学生一起跟着视频律动身体,切身感受飞天的优雅、飘逸,体会飞天壁画中蕴藏的韵律美。在学生创作环节,教师可以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韵律的浸润中创作,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

2.融意境美

美术与语文学科表面上似乎毫不相干,但事实上,其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要求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而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关键点,可见,这两者的教学之中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可以促进学生提笔成文、落笔成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及时的抓住机会,将“画”与“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美术中强化语文能力,在语文中提升美术素养。 在《飞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描写敦煌壁画的古诗《敦煌壁画诗词七绝》,“彩云充满乐飘空,仙女飞天劲舞丰。”“醉卧花间笑靥羞,琵琶作枕梦中游”,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古诗中壁画飞天的意境美,用文字帮助学生解读壁画中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所创作的飞天作品提一首诗歌来解释画面,使画面更富有诗意。

3.融视觉美

美术与摄影都包涵视觉画面与艺术造型这一共同点,在欣赏摄影作品时,可以从构图、空间、色彩等角度评价分析,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亦是如此,构图的均衡、内容的饱满、色彩的和谐是我们衡量美术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而且,无论是美术教材还是摄影相片中都充满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意义与充沛的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摄影作品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如《飞天》一课,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功课,将优秀的敦煌摄影照片、航拍视频等带到课堂,与学生一同领略摄影师角度下的敦煌风采,感受敦煌的壮丽景观,为学生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探究画面构图、色彩、内容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当中,有利于学生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美育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浸润”出来的,它对人的影响如涓涓细流而润物无声,深远而永恒。优秀的美术课堂能够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引领着学生奋发向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对现有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创新,以使其有效满足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通过巧借媒体沉浸拓展学习路径、构建情境沉浸升华学生体验、融合学科沉浸丰富课堂内涵的沉浸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意识、情感共鸣以及审美需求,能够引导学生徜徉于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艺术熏陶下主动地感知美、探索美、创造美,挖掘出学生的的巨大创作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的课堂增效。

作者供职于东钱湖镇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17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五路2号  联系QQ: 954 29 18 82 @qq.com  新闻投诉:185 0386 7539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粤ICP备18025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