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子和
(资料图)
武阳川
壶山
篆刻诗人叶一苇老人仙逝10年了,这是一位学养丰厚、情志高洁,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省政府表彰的“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家”。他一生热爱家乡,虽栖息西湖60载,日夜思念的是壶山和熟水,并将这种思念和热爱桑梓情怀寓化所有文艺体裁的创作活动之中,特别晚年寓居老家的10多年中,他倾注心血梳理整合撰写出《寻找明招文化》一书,提出“诗心造印”艺术主张,在文友和同道陪伴下,以童心仙翁之态醉游家乡山山水水和人文名胜,并在诗、书、画、印中真情抒写,给武义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堪称武义后学者的坐标楷模。
熟溪桥
明招寺
朱吕讲堂
2021年6月,县文广旅体局和县书法家协会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日契机,在璟园禅艺生活馆和魁榜堂举办持续数月“石上觅诗痕”艺术展,集中展出以叶一苇老人篆刻、诗词、楹联为主题的“印藏古今”和“行道不息”两个专题篆刻石趣,佐证“我们不缺文化遗产,我们缺的是人文关怀”之感叹。
“印藏古今”12枚篆刻作品印兑,乃叶老持续经年的热爱家乡之作,叶老篆刻师古而不泥古,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篆刻与文学接轨”的诗心造印新思想,有“方寸之间藏古今”之大气象,故名之。12方印兑文眼名胜是武阳川、壶山、熟溪桥、明招寺、朱吕讲堂、玩珠亭、换酒亭、金貂亭、延福寺、鸣阳、水帘亭、璟园,以上12处武川风景名胜,每一处倾注着叶老文心雕龙的艺术情怀和赤子之爱。叶老者,乃明招文化信徒,“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的重情重义武义人。
“行道不息”专题选取叶老的诗词、楹联句“曾是宋时文化山”“讲堂千载启文明”“人生应有精神柱”等命题,由北岭印社社员创作篆刻作品12方,并结合相关文化遗产图片布展,体现叶老对武义后学的师承和奋进。这“行道不息”篆刻作者有金云平、董三军、刘昌东、雷子南、邵路程、金新华、潘盛、俞旭跃、陈鹏凯、戴俊豪、陈思朵、潘海健,每位弟子用篆刻作品演绎叶老诗文吟哦情牵梦萦的武川山水风物,把心刻入石头里。
玩珠亭
金貂亭
换酒亭
“石上觅诗痕”武义名胜古迹主题篆刻展,其序言文字也用了苦心。“惠日朗虚室,清风怀石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需要让民众通过遗留的文物,感受到历史的烟尘,发“思古之幽情”,切身感受到历史的脉搏的跳动。篆刻艺术极致美学的追求与其他文化遗产有共通性,都承载着传统文化对线条蜿蜒曲折、忽疾忽徐韵律美的追求。借用叶一苇先生的篆刻语言艺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武义的文化遗产,对弘扬武义文化遗产保护、推广武义旅游文化资源、增强民众文物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晚年的叶老积极致力于武义地方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创作了诸多篆刻作品和诗词、楹联,为发掘和弘扬武义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尝试以篆刻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形式,是想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更加契合时代的需求,让传承呈现更强更持久的活力,亦借此表达对叶老的尊敬与缅怀。
延福寺
鸣阳
水帘亭
璟园
有了“石上觅诗痕”主题展序言,其布展文创积极寓意也就明了。行文既能酣畅隽永,又能水露石出,这是笔者的一贯主张。叶老晚年寓居家乡10多年,我也是他身边人和交流者之一,陪他走进了童年少年的故土铭心地,读过他的不少诗文,叶老是位每到一地都倾注感情、而对家乡武义有终生热爱的赤子。在这一点上,他与苏东坡是相通的,此心安处即吾乡,而家乡是他铭心刻骨的乐土和灵感发动机,武川风物已与他的学养风骨融为一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